公立醫院的實名預約掛號服務,目前仍似一朵美麗的“霧中花”,讓患者可望卻暫不可及。甚至在衛生部出臺《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后,衛生主管部門人士10月13日也坦言:“《意見》擁有美好的意愿和理想前景,但操作性仍然很朦朧,許多事情仍需進一步求證、等待。”
可以確認的是,11月后,上海各三級醫院的實名預約掛號服務狀況不會有明顯改變。推廣預約服務的速度仍取決于醫院的態度。
衛生局:
推廣并不強制
13日下午,衛生部專門就公立醫院實施預約診療服務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市衛生局相關人士表示,預約診療的未來是美好的,但現實的可操作性仍需研究。
根據《意見》,未來患者看病就診將在多個環節變得便利。其一,可以分時段預約,并且預約者優先;其二,接診醫生將負責復診預約;其三,醫生要幫助患者預約相關檢查的時間;其四,住院部醫師應負責預約出院病人的復診。
市衛生局表示,近期將盡快將《意見》轉發至本市各大醫院,并要求各三級醫院盡快設立專門機構和出臺制度,為患者提供預約服務的硬件、平臺、人員等保障措施。市衛生局將對此進行督查。
與8月初出臺的征求意見稿相比,衛生部此次出臺的《意見》將預約診療服務的起始日由原來的10月延后至11月,但上海各大醫院目前均已達到了衛生部的要求。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衛生部只是強調醫院要開展預約服務,但預約診療的比例并沒有硬性規定,任何醫院哪怕只要有一個科室開展預約診療,就已經達標。
醫院:
幾家積極幾家消極
對于本市的各個醫院而言,由于基礎條件各有千秋,對于預約診療服務的積極性也各異。
信息化程度較高的瑞金醫院9月更新了網站首頁,11個窗口中有6個與預約服務相關。院方從10月1日起,徹底停止了與所有中介機構的合作,網絡預約、電話預約全部收回“自用”。目前,瑞金醫院所有的專家均開出了網上掛號,網上掛號的數量與門診現場數量基本為1∶1。
但也有醫院并不熱衷此事,有三級醫院院長前幾天還表示,預約并不符合醫院目前的實際。一些院長告訴記者,好的預約制度和系統必須要以信息化作基礎,并且最好有統一的信息平臺,光靠醫院自己做,肯定會五花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