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就在上周,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宣布,將服務態度納入醫護人員績效考核,這一舉措意味著公立醫院服務意識改革的號角正式吹響。
國務院2日召開常務會議,決定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
昨天記者從上海多家醫院了解到,本市很多醫療機構都提前一步嘗試進行了績效考核的薪酬制度。對此,不少市民呼吁將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納入績效考核。
效果:可增長明收入降低暗收入
針對下月起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全面推行績效工資改革,業內人士分析,績效工資改革將實施績效工資與清理規范津貼補貼相結合,這意味著醫護人員“明收入”增長的同時,“暗收入”將大幅降低,“可能醫護人員的總體收入會比以前低”。
“績效工資有助于提高醫務工作者的收入,這就是開前門;同時,規范不合理的津補貼,清理收紅包、拿回扣的現象,糾正過去醫療中的犯規和不合理行為,這就是關后門。”專家認為,總體是“以促進提高公益服務水平為導向”,這不單是指導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工資改革的基本原則,也適用于我國事業單位工資改革全過程。
不少醫院表示,這是新醫改方案的一個重要舉措。基層與社區醫院實施收支兩條線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不能通過藥品銷售獲得藥品加價收入,如何對醫生起到激勵作用非常重要,“所以績效評估必須要搞”。
進展:公立醫院已嘗試績效考核
事實上,本市大多數醫院已經在嘗試績效考核工資的這一模式。記者了解到,現在醫院的薪酬模式一般分為基礎工資加績效獎金。由于員工的職稱、學歷、工齡等存在差異,基本工資數額不等;績效獎金的數額則受員工在工作中職責輕重、經濟效益以及管理運行質量高低等因素影響。醫院往往通過調整績效獎金數額,來促進管理和發展。
一位三甲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大多數公立醫院采取的所謂全成本獎金核算模式,即收入減成本支出后再提成的獎金分配方式。院、科兩級的全成本獎金核算模式在明晰醫院科室收入和成本結構,督促醫護人員開源節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位護理部主任告訴記者,以前大多數醫院護理人員的獎金,就是采取全成本績效獎金核算的形式以部門等級劃分或參照醫師獎金比例發放,這種大鍋飯似的分配模式,嚴重挫傷了廣大護理工作者的積極性。后來該院護理部實施了垂直管理,對護理人員績效獎金實施再分配,傾向提高臨床一線護理人員的獎金。幾年來績效獎金的運作和完善,得到全院護理人員的認可和支持。
市民呼吁:更希望考核服務態度
長期以來,醫療市場上幾近壟斷的地位使得不少公立醫院“朝南坐”,加劇了醫患矛盾。導醫臺的護士對人愛理不理,醫生被多問幾個問題就開始不耐煩,曾在公立醫院看過病的市民大多有過類似經歷。
就在上周,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宣布,將服務態度納入醫護人員績效考核,這一舉措意味著公立醫院服務意識改革的號角正式吹響。據悉,一婦嬰對于醫護人員的培訓將具體到表情、神態、眼神甚至是聲音的控制,還將規范用語。一婦嬰還將試點將醫護人員服務態度納入績效考核,考核結果直接與工資掛鉤。
“長久以來,無論對待患者還是醫院合作方,公立醫院始終以‘甲方’自居,認為市場在公立醫院這里,大家都有求于它。”第一婦嬰保健院院長段濤表示,作為滬上老牌的婦幼保健院,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往往不盡如人意。“我就曾經看到導醫臺的護士回答病人咨詢時面無表情,甚至說話時都不拿正眼看病人。如果我是那個病人,我肯定受不了。”段院長認為,衡量醫院好壞的標準并不僅僅是硬件,隨著新醫改的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已成為最核心的焦點。除了管理、運營機制的轉變外,服務意識也將是公立醫院急需加強的一大要素。
記者了解到,除了一婦嬰外,不少醫院也將醫務人員的被投訴次數納入考核,醫務人員被投訴之后,院方會進行核實,一旦患者投訴屬實的話,將扣除部分獎金。
背景・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
第一步從2009年1月1日起先在義務教育學校實施;
第二步配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特別是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從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精神衛生、應急救治、采供血、衛生監督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
第三步從2010年1月1日起,在其他事業單位實施。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同時,對離退休人員發放生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