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2006年宏觀調控未達效果
主持人:據媒體報道,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撰文指出,我國房地產調控總體還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房地產市場是不穩定的,過熱勢頭仍然存在,并隨時可能向非預期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2006年歲末,宏觀調控在繼續推進,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將全國工業用地劃分為15個等級,宏觀調控的路2007年還要走下去。
那么,2007年的房地產市場究竟會如何走呢?真如蔣定之所言,會向“非預期方向”發展?
大眾評判臺
劉伶:不痛不癢的標準
工業用地與房價之間好像沒有什么關系,一個是工業用地,一個是住宅用地,而且這幾百塊的標準與我所了解的幾千上萬一平方的住宅用地競拍價相差甚遠,所以說,出臺這樣的標準不痛不癢。
趙文斌:房價的出路在于解除被包養的關系
房價猶如被包養的女人,靠調控她的服裝費、美容費,不可能改變其奢侈驕慢。只有宣布這種包養不合法,才能徹底解除被包養的現狀。地方政府和房地產的利益瓜葛一天不破除,房價就一天不可能被根本抑制。當少數人的利益已經凌駕到了大眾的頭上,并且正在享受這種利益時,要根本解決房價問題,必須有決心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把市場的還給市場,政府只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要讓所有想在房市獲利的政府人員不敢為。
思源:不可能寄希望于工業用地標準
房地產的發展方向肯定是朝著我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而且這樣的勢頭有愈演愈烈的跡象。我并不看好工業用地標準的發布能有什么用,之前國家已經為樓市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控政策,我們非但沒有看到樓市被打壓下去,反而越走越高了。
◆沸點特稿
2007年中國房地產四大預言
尹伯成
為了擠壓房市泡沫,中央從去年起,不斷揮起宏觀調控的重拳。與去年相比,今年是房市調控鏈條拉得更緊的一年,一系列調控政策力度之大可說空前。
這一帖帖調控猛藥對全國幾年來的房市頑疾有了一點療效:一些地方住房供給結構調整總算有了開端,稅收、信貸和土地政策也穩步落實,廉租房制度建設開始納入目標責任制,房市秩序有所好轉,房市投機開始退潮。
然而,最好的良藥也不可能使人身上大病一個早上就痊愈。從目前情況看,由于境外流動性資金仍千方百計要進入房市,而地方政府也很不愿意對外資進入房市加以限制,更主要是房地產投資暴利的巨大吸引力,使今年房地產投資盡管增速稍有下降,但規模依然偏大,造成鋼鐵、水泥等行業投資高燒難退;京、穗、深及呼和浩特、大連等城市房價還在頂風上漲;不僅開發商,而且不少地方政府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認識不足,甚至陽奉陰違,直到9月底全國還有65%的地級以上城市,91.1%的星級城市尚未公布住房建設規劃,19個地級以上城市尚未建立廉租房制度。可見,房市的調控,還任重而道遠。
鑒于我國當前宏觀經濟的運行形勢,尤甚是房地產業發展現狀,我對2007年甚至其后2-3年的房地產業發展態勢做出如下幾點預期:
1、國家對房市調控力度不但不會削弱,而且將更注重針對性和執行力度,包括對外資進入的限制政策。如果現有政策尚不足以把病治好,不排除物業稅適時出臺。此稅種在國際上通行,一般占財產稅的70%-80%的比重。
2、房市供求結構將會不斷明顯改善。供給從大房型高檔房為主向90平米以下省地節能節水的中小套型普通房為主轉變;需求方的投資、投機潮進一步讓位于自主消費為主的局面會進一步加強和鞏固。
3、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建設會在中央強有力干預下在各地逐步得到落實,實在買不起房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定將日益受到關注,但還不可能在短期內有象樣的規模,即使在長期也不可能對市場性運作的商品房產生很大沖擊,房地產的市場化改革方向不可能逆轉。
4、未來1-3年內樓價可能是穩中有調的格局。“穩”指整體穩定,不會大起大落。“調”指有局部性調整,包括:周期性上,短期(1-3年內)可能向下,長期仍會向上;結構性上,短期內中小套型緊俏從而價格堅挺,大房型疲軟,但若干年后可能相反;地域性上,離市中心區越遠的樓價越有下調壓力,離市中心區越近的樓價則越堅挺;動態性上,各樓盤的一手二手價格不可能一成不變,而會隨周圍環境變遷而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