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亮點在于監管
《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國家藥監局參與起草,保健協會、保健食品企業和專家也都參與其中,目前正在等待國務院法制辦討論通過和最終發布。
新條例大大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并對審批程序做了簡化,生產企業遞交審批材料進入程序后,就能知道獲得批號的時間,比以往審批時限縮短兩年左右,同時審批環節的費用也將大幅降低,幅度達到70%左右。
此外,新條例的另一個亮點為監管、懲罰力度將加大。業內人士介紹,目前保健食品處罰力度不大,不少處罰最多約10萬元,甚至不少企業直接將此作為成本計算到產品中。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司司長童敏表示,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將開展保健食品專項整治,加大對生產企業原料采購、委托生產和批發市場等重點環節、重點領域的監督檢查和監督檢驗,排查行業潛規則和潛在的產品安全風險,及時向社會公告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黑名單”。
保健食品行業亂象叢生
來自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份調查數據顯示,40%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購買過保健品,30%的受訪者有過購買保健品上當的經歷。同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頻頻通報批評違規的生產、銷售企業。
進入2012年,以湯臣倍健、云南綠A等企業卷入螺旋藻含鉛門風波以來,清華紫光宣傳不實的事件又浮出水面。2011年年我國以保健品為主的我國健康產業銷售規模超過千億元,但亂收費、亂評比現象等行業頑疾仍充滿了爭議。
全國3000多家保健食品企業中,投資總額在1億元以上的大型企業只占2%,更多的是投資1000萬元甚至10萬元以下的企業,該類企業占全部廠家的50%。山東、廣東兩省企業占據該行業的主導地位。我省少有純保健食品企業,因此保健食品行業在全國位于中等偏后位置。勁牌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表示,希望新條例的出臺能夠加大對“傍名牌”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打擊,凈化保健食品市場,對整個行業進行一次全面清洗,將有利于保健食品市場良性發展。(21世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