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縣域經濟發展“引擎”加力
——山東淄博市質監局服務縣域經濟發展之路
10月,作為山東淄博市博山經濟開發區的新“地標”,投資1個多億的國家泵類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及省級機電產品檢測中心主體大樓拔地而起,年底將正式啟用。未來,這里將建成“人才、技術、交流、信息、研發”五大平臺,成為產業集群發展的“大腦”。
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正在加速淄博縣域經濟從“數量”向“質量”的轉型。
對此,市質監局局長周建昌深感使命在肩:“傳統產業與高新產業,是淄博縣域經濟的兩個‘驅動輪’。我們以區域產業的質量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規模擴張為‘著力點’,實施質量強市和標準化戰略,構筑質量技術檢測平臺,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品牌帶動:質量強企舞龍頭
8月9日,國家863計劃亞洲第一批塔式光熱發電項目正式試車,其所用的光熱發電玻璃則是“淄博造”。
收獲這一“大單”的山東高盛玻璃是山東優質功能玻璃生產基地的一員。借助基地的品牌影響力,高盛向國家戰略能源領域強勢進軍。公司領導說:“我們加工用的原材料,就出自金晶集團。基地建設,可以拉動上下游產業鏈,拓展整個產業的發展空間。”
像高盛一樣,許多企業正受益于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龍頭”帶動。
目前,該市已有博山優質泵類產品生產基地、開發區優質功能玻璃生產基地、博山優質耐火材料生產基地、沂源優質陶瓷玻璃纖維及制品生產基地4家山東省優質產品基地,數量居全省第三,8家企業獲得創建省優基地龍頭骨干企業稱號,居全省前列。今年,臨淄農膜類產品和高青紡織服裝爭創省優基地,已順利通過現場考核驗收。張店搪玻璃化工設備產品的基地創建也蓄勢待發。
周建昌說:“優質產品基地的創建,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和品牌效應,拉動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
品牌培育,淄博也緊鑼密鼓。在原有兩個企業獲省長質量獎、138個產品獲省名牌、4個省級優質產品基地的基礎上,今年該市將爭取1個企業入選山東省省長質量獎,1個主導產業入選省優基地,50個產品獲山東名牌,8家企業獲山東服務名牌。把品牌優勢轉化為縣域經濟發展優勢。
又一利好消息是,作為市委市政府質量強市的戰略新舉措,該市于今年啟動了首屆市長質量獎,為企業的質量提升和品牌創建之路鋪上“紅地毯”。
據市質監局總工曲延良介紹,與別的地市相比,淄博市長質量獎有自己的特色。除設有企業管理獎和質量貢獻獎兩個大獎外,還設有質量管理小組、質量管理新方法應用、質量教育、質量攻關、質量創新5個單項獎。“讓更多的企業站上質量競技的舞臺。”
經各區縣初選后,全市112家企業進入本屆質量獎的終評名單。評選將綜合考量行業影響、區域帶動、品牌效應、資源效率、社會認可等專項指標。周局長說:“市長質量獎為全市企業樹起一個質量標桿,將激勵和帶動企業從抓產品質量入手追求卓越績效。”
標準引領:搶占市場制高點
淄博“陶瓷手模”企業標準聯盟成立短短一年已“雙喜臨門”。
去年7月,他們制定的“陶瓷手模”省級聯盟標準正式實施。近日,受國家工信部委托,由聯盟企業承擔開始起草制定國家行業標準,憑籍“標準制定者”的角色,這個擁有13家企業陶瓷手模聯盟加速了產業集群發展,并后來居上,贏得市場“話語權”。而此前,淄博陶瓷手套模具產業雖占據國內90%的市場份額,但卻因行內標準不一惡性壓價,以及德日進口產品的強力競爭而艱難生存。
“那時我們只能做低端,每只(手模)賣不上10元錢,3只還頂不了人家1只。現在,咱也可以出口了,每只能賣上5美元。”隆嘉工貿公司老總劉云龍感慨標準聯盟給企業帶來的質的飛躍,“我們現在正準備與印尼一家世界最大的公司搞聯合研發,進軍國際頂端市場。”
標準聯盟,成為區域產業內涵提升科學發展的“跳板”。
就像許多傳統產業一樣,擁有百年歷史的博山泵業也一度遭遇困境。作為全國泵類產品生產基地,盡管已經形成了產業聚集,但其聚和效應、協同效應等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全國800個億的市場占了不到60個億。在此背景下,建立標準聯盟成為博山泵業的“突圍”之舉。
2010年4月,在質監部門的牽頭組織下,博山泵業標準聯盟組建而成。進入聯盟的企業成員達35家,實施標準5項,并注冊了“博盟”集體商標。他們整合市場,形成“共振”,抱團打拼,開始走上產業復興。
周局長說:“標準聯盟的價值在于強大的產業內驅力和品牌輻射力,崛起的將不是一個企業,而是一群。”
標準化,同樣在新興產業“發力”。
目前,該市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如生物科技、電子信息產業等,也已紛紛入駐淄博產業園區。但是,這些新項目落地,如何快速形成規模優勢,在新興市場捷足先登?答案是;做標準。
周局長說:“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從市場的角度講,標準就是壁壘,設定了一個準入門檻,誰擁有了標準,誰就掌控了市場。”
標準化,可以最大化地挖掘新興產業的市場潛力。周局長給出的路徑是:先從標準化入手,選擇一批產品、龍頭企業,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企業聯盟,將企業已有的技術(專利)盡可能地轉化成國家、甚至國際標準,讓技術優勢迅速轉化成行業優勢,搶占行業“制高點”,形成產生一項標準、帶動一批企業、提升整體產業的標準化戰略實施的工作模式。
為此,市質監局計劃在淄博高新區設立高新技術標準研究與服務中心,項目將近期建成并開始運行。
技術支撐:質檢中心搭臺子
近日,山東耐材技術開發處的燕樹祥處長來到位于陶瓷科技城的國家陶瓷與耐火材料質檢中心,將新研發的干熄焦用耐材產品送檢。
“周村到張店,20公里的車程,10天左右就可拿結果。”燕處長一臉輕松。而在幾年前,他還得往北京、武漢、洛陽跑。“上千公里來回跑,一個月也不一定拿出來。”
依托2008年建成的這家國內大規模的國家陶瓷耐火材料質檢中心,山東耐材加速創新,兩年時間開發出了9個新產品,占據國內市場“半壁江山”,并成為出口商。
以國家陶瓷與耐火材料檢測中心和國家泵類檢測中心為“龍頭”,該市正在構筑檢驗檢測“技術高地”。目前,該市正式運行或在建的國家級質檢中心兩個,省級質檢中心9個,覆蓋陶瓷、機械、建材、泵類、機電、食品、化工等多個產業,為淄博的區域產業發展搭起了“近水樓臺”。
集產品檢驗、信息收集、標準制修和技術研發于一身的質檢平臺,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周局長說:“依托產業基地建中心,中心助推產業基地發展,基地發展又促進中心成長,中心與產業集群形成良性互動。”
在政府部門的強力支持下,該市一個個高層次質檢平臺建設正在提速。
今年,山東特種香型白酒質檢中心落戶高青扳倒井集團,一期工程投資500萬元,年底將投入正式運行,這將極大提升淄博白酒行業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周局長說:“一個青島啤酒帶動了整個魯啤質量品質的提高,有質檢中心助力,淄博白酒也將有實力做成魯酒的‘領頭羊’。”
在淄博高新區,山東省電光源類產品檢測中心和功能玻璃檢測中心也與企業“零距離”對接。今年,山東塑料及塑編制品質檢中心也已在臨淄開始建設,并于年底前投入運行。
質監給力,正助推縣域經濟加速崛起。
(宋立忠 孫志敏)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