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藥物目錄“基層”版于18日發布,但如何實施仍需一系列配套措施,相關部門也已為此準備好“時間表”,衛生部有關負責人昨日稱,基本藥物指導價或于9月底前公布。
基本藥物制度年底實施
衛生部昨日召開發布會,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司長鄭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稱,零售制藥價格,按照時間表應該不遲于9月就能拿出來。
不過,鄭宏為這一時間點留下了一定余地。他說,衛生部計劃在12月份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因此在11月底前這些工作要提前做好,包括國家基本醫療保險目錄要調整完畢等,否則,將對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建立產生影響。
除了指導價,記者了解到,在“時間表”上,規范醫生用藥行為的《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有望于11底前編寫完成。新醫保目錄也將在11月底前調整完成。
藥價15%加成確定取消
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之后,藥價到底能降多少?鄭宏在會后接受采訪時稱,這一比例不好測算。
根據國家物價主管部門初步測算,基本藥物價格平均降幅約在10%左右。同時,基本藥物在基層實行零差率銷售,取消15%藥品加成。兩者相加,群眾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購買基本藥物,價格上至少便宜25%。
國家公布指導價后,在指導價格幅度內,省一級政府再分別根據招標、配送情況,確定本地區具體零售價格。
但鄭宏昨日說,藥價取消15%的加成是一定的,但是在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藥價比現在再降低多少不好測算。
兩成藥企可能倒閉
影響:
本報訊 央視昨日報道稱,衛生部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司長鄭宏在發布會上說,目前藥品的生產經營企業總體上處于產能過剩狀態,專家稱,可能有20%藥企在變革中倒閉。
鄭宏說,在基本藥物制度設計過程中,由于涉及的環節比較多,涉及各方利益格局的調整。目前藥品的生產、經營企業,總體上來講處于產能過剩的狀態。
基本藥物實行招標采購,不可能是所有生產同一類藥品的都會中標,會對一些企業帶來影響,造成企業的兼并重組,
另外,他說,隨著基本藥物的實施,基本藥物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減少中間環節,招標采購價格中包含配送費用,這對過去藥品的重復批發造成價格上漲,使老百姓的用藥負擔加重的現象,有望從根本上加以解決。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則認為,新醫改注重基層,而現在發布的基本藥物目錄也更看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機構,這樣一方面可以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的優惠,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看出由于范圍小,所以短期內對整個醫藥行業影響不會太大。
中投顧問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也指出,此次基本藥物目錄的發布,對我國大型醫院、三甲醫院的影響肯定沒有農村或者社區衛生院的影響大,因為縣級以上大醫院才是用藥的主體,因此對醫藥生產企業今年的業績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配套文件目錄
按照工作要求,衛生部將會同有關部委陸續制定發布《國家基本藥物采購配送的若干意見(暫行)》、《醫療機構使用基本藥物管理辦法(暫行)》、《國家基本藥物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等配套文件,配合有關部委制定并公布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完成基本醫療保障藥品目錄調整工作。
本版采寫(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吳鵬
關鍵詞1. 用藥規范
須按“處方集”首選基本藥
發布會焦點:
治個普通感冒就要花上百元的情況,可能行將結束。衛生部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司長鄭宏昨日表示,《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和《國家基本藥物處方集》有望于11月底前編寫完成。記者了解到,這兩個技術性的文件,將專門指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的用藥行為。
昨日,衛生部有關人士對此解釋說,兩個技術性文件本身具有剛性要求,比如遇到某一種常見疾病,就要按照處方集開藥,首選基本藥物。但同時在使用時也給了醫生一定的用藥彈性空間,比如,如果該患者有并發癥或者不適合使用處方集規定的基本藥品,醫生也可對用藥自行選擇,保證對患者的治療。“這就是兩個技術性文件中剛性與彈性的表現。”
但這種“彈性”是否會給醫生亂用藥帶來空間?這名人士表示,醫政部門、醫院都將對醫生的用藥進行監管,在出臺的管理文件中,將會有所規定。但是,“處方集”將來以什么形式出現還不確定,目前仍在制訂之中。鄭宏也表示,基本藥物指南將是進一步規范醫生的用藥手段。
關鍵詞2.藥品遴選
疑難癥藥物也將入選目錄
前日,本報報道了“腫瘤藥物有望入選基本藥”,鄭宏給予了證實,并表示,除腫瘤藥外,治療白血病等疑難癥狀的藥物,都將入選基本藥物“其他”部分中。
不過,另有衛生部有關人士則表示,這一目錄還存在討論。對于具體發布的時間表,他透露,會盡力配合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一起推進。
根據之前的報道,衛生部將于8月開始在全國若干個城市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遴選工作,10月將正式啟動試點工作。這名人士解釋說,基本藥物目錄“非基層”部分中,主要是一些治療疑難雜癥、重癥的藥品,有些藥品甚至需要具有一定資質的醫生才能使用。
鄭宏說,這一部分中也會包括西藥和中藥,但是對于種類和數量他并未回應。衛生部有關人士則稱,“非基層”部分的基本藥物數量可能會比“基層”部分少。
藥物目錄為何“遲到”4個月?
揭秘:
原定4月底公布的基本藥物目錄,一直到8月份才公布,記者了解到,其實4月已經制定出送審稿,達到了500多個品種。
衛生部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這500多個品種包括目前公布的“基層”部分和未公布的“其他”部分,兩部分合在一份目錄中。送審稿500多種藥品的選擇,不僅經過了核心咨詢專家組和評審專家專業組數十次的論證評價,相關部門還組織來自31個省份的200余名專家進行了評審投票。
送審稿之后,衛生部組織來自11個省份的200余名基層醫藥專家對《國家基本藥物目錄》送審稿中的品種進行了評價和投票,從中遴選出307個品種作為《藥物目錄·基層部分》品種,即目前發布的品種。
衛生部一位人士稱,目錄“其他”部分中一些藥品還存在討論,所以采取了現在分批發布的方式。
大醫院落實需有“法”可依
聲音:
基本藥物制度有望明顯降低患者的醫藥費用負擔,協和醫院急診科主任于學忠對此表示,藥價降低不僅僅是因為政府實行統一招標采購,令基本藥物價格下降,更重要的是基本藥物制度能夠規范醫生的用藥行為,不再開大處方或用不必要的高價藥。
診療聯網方便督察
于學忠認為,如何在大醫院的臨床醫療行為中落實,僅有技術層面的用藥指南和處方集還不夠,因為在綜合醫院,病人的病情千差萬別,醫生可以以各種診斷理由用不同的藥。因此,需要有行政法規的強制性措施,要求醫生針對患者病情的需要,首先選用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
在北京,每位醫生開具的處方以及病人的病情診斷,完全可以實現信息化記錄保存,隨時可以接受督察,如果發現頻繁不合理使用非基本藥物的醫生,其執業信譽甚至執業資格應該受到質疑和相應的扣罰。
結合實際擴充目錄
于學忠建議,在基本藥物進行政府集中招標采購后,同時應該規定,醫院不得再采購與基本藥物同品種同劑型的其他藥物。
他還表示,另一方面,目前公布的國家基本藥物對于北京特別是大醫院而言,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所以希望基本藥物制度應該結合地方實際,在北京的綜合醫院能有所擴充,但擴充后的藥品品種,也應該走基本藥物的產供銷模式,遵循基本藥物的使用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