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后,為加強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保證乳品質量安全,促進奶業健康發展,10月9日,國務院公布并實施了《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該條例實施1個月來,奶農養殖奶牛的積極性如何?奶站收購情況如何?乳品企業的生產狀況怎樣?近日,記者走訪了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的奶農、奶站、乳品企業和政府部門。
奶農:安心養牛
10月29日下午,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的散戶奶農李林牽著自家的十來頭牛到當地奶站擠奶。在洱源縣,每家每戶都有養奶牛的傳統。李林養了5年奶牛,養奶牛是全家主要的經濟來源。
“從去年起,養殖補貼陸續發放,各項扶持政策也逐漸落實,我們終于挨過了最艱難的時候。”李林笑著說,從2006年開始,養牛成本越來越大,每年飼料價格都在上漲,2007年夏季每袋飼料漲到140元至150元,算下來一斤牛奶的價格幾乎與一斤飼料的價格持平。那段時間真是難以為繼,既不忍心殺牛又無力繼續養牛,十分矛盾。
大理州喜洲興旺牛廠的負責人趙峽葉說:“現在奶農養殖的積極性已經恢復,曾有賣牛殺牛想法的奶農也安心養牛了。大理州奶業協會還成立了一個風險輔助基金,養殖戶按每頭奶牛交280元,政府每年拿出10萬元的補貼,按照養殖規模2%的死亡比例,給養殖戶以每頭奶牛1.2萬元的補償,超過2%,則按每頭6400元給予補償。”
昆明市晉寧縣晉城鎮十里村的奶牛合作社社長李紹明養奶牛有20多年了。李紹明說,去年年底國家給每頭小乳牛500元補貼,讓大家養牛的信心增加了不少。現在以保證奶牛吃飽吃好為標準計算,每頭奶牛每天的飼料開支是15元左右。李紹明希望奶企的原料奶收購價能夠真正做到優質優價。
“我們奶農最希望乳制品產業平穩發展,最怕的是一些商人看到乳制品行業利潤大的時候就一窩蜂地建廠、上生產線,乳制品行業行情不好的時候就拼命壓價。”李紹明說。
奶企:嚴格監管奶站
原奶收購的核心——奶站,是乳品企業生產的關鍵環節。保證奶站的良性運行是保證原奶優質的前提。
在洱源縣一個中等規模的奶站,記者看到冷藏罐里裝有滿滿的一罐牛奶,云南鄧川蝶泉乳業有限公司的檢驗員楊云秀正在做牛奶抗生素檢驗,她把牛奶取樣滴到試劑盒中,然后放到特制儀器水浴鍋上加熱,之后可以依據試劑顏色變化確定牛奶是否含有抗生素。
“我們的檢驗標準高,查得很嚴,現在企業拒收的一部分牛奶主要是查出含有抗生素,只要查出有抗生素一概不要。”楊云秀說。
四川新希望集團旗下的鄧川蝶泉公司是云南乳制品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其奶粉和液態奶到目前經多次抽檢,不含三聚氰胺。鄧川蝶泉公司總經理席剛說,他們有自己的大型養殖牧場,每個奶站還派有巡視員、督導員,不定期地抽查監督。每次擠奶時,記賬員現場記錄每頭奶牛的產奶量,發現異常情況要做分析和解釋。
“為了保證奶源的優質安全,實現企業對奶源的高度監測和掌控,我們還對奶源進行不定期抽查,并直接將抽查結果報告公司高層,防止部門負責人作弊。”席剛說。
新希望集團乳業控股公司執行總監李成云說,1998年,我國存欄奶牛數740余萬頭,年產量1091萬噸,人均牛奶消費量6.8公斤;2007年,我國存欄奶牛數1470萬頭,年產量3650萬噸,人均牛奶消費量28.5公斤。中國乳業近十年來的超速發展,奶源基地建設的嚴重滯后,讓乳制品企業感受到了乳制品產業鏈上的安全性和利益分配的嚴峻現實。
提高全行業人員的素質是根本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魏克佳在昆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乳制品行業的恢復性發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乳品加工企業只有與奶農建立緊密連接的經濟共同體,才可能對生產各環節進行監控管理,奶農也才不會因一時的利益而摻假使假。
“為了保證牛奶質量,乳品加工企業開始增加檢測項目。但是,產品質量單靠檢測是不夠的,只有提高奶農、奶站檢測員、乳制品企業負責人這一鏈條全員素質才是保證牛奶質量與安全的根本出路。”云南省奶業協會會長毛華明說。
毛華明說,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奶業的發展,特別是優質奶源基地建設。企業可以直接購買奶牛建設規模化示范牛場,也可吸引農戶帶牛進場養殖,組建合作社。還可以把農戶的奶牛作價入股。
云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陳德端說,企業要嚴格把握擠奶、貯奶、運奶等環節,在配種、飼料、獸醫等方面給奶農提供全方位服務,并實施有效控制;各地監管部門要在做好乳制品行業整頓規范的同時,督促和指導企業在原料奶收購、儲運、加工、銷售等環節采取嚴格措施。
“目前各地紛紛采取措施扶持奶制品企業生產,幫助奶農擴大銷售渠道,消費者的信心有所增強,《食品安全法》也即將頒布,相信我國乳制品行業會在此次問題奶粉事件后重整旗鼓,迎來規范發展之路。”魏克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