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業主的房屋實測面積超過了合同規定,但也有的是少于合同規定,這說明合同規定按實測面積據實結算,對大家是很公平的。”昨天,燕郊某開發商代理人在法庭上的一席話,引起業主們的哄笑聲。近百名北京業主因多出的面積遠超3%,而將開發商告上河北省三河市法院。
業主委托的北京國漢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三平立刻反駁說:“這種所謂的公平,是對開發商單方面的公平,而不是對業主的公平。”趙律師介紹說,該開發商在燕郊開發的居住小區,吸引了眾多北京市民購房,但是,在交房時,業主們發現,實測面積遠遠超過合同面積,有的甚至多出10%。而開發商在和業主簽訂的合同中,均規定按實測面積據實結算,而不是眾所周知的3%以內據實結算,超過3%則由開發商承擔責任。
雙方最大的爭議是該條款是否為格式條款。開發商代理人一開始說該條款是手寫的,因此不是格式條款。趙三平指出,該條款是開發商直接印在合同上的。于是,開發商代理人又說,雙方在簽合同時,開發商對該條款已盡到了提醒義務。趙三平則質疑,如果不是格式條款,開發商為什么要提醒?
趙三平認為,根據《合同法》第39條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第40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權利的,該條款無效。從開發商與業主簽訂的合同看,面積以測繪部門的實測面積為準;買受人最終以實測建筑面積結算房款。該條款意味著,開發商可以毫無顧忌地蓋房,買房人只能老老實實地交錢,完全是免除了開發商的責任,加重了業主的責任。應屬無效的格式條款。
委托趙三平提起訴訟的有29名業主,三河法院前幾天審理了其中一個業主的案子,當時開發商代理人聲稱患痔瘡而未按時出庭,在業主的堅持下,三河法院進行了缺席審理。但是,昨天該院又審理另一位業主潘某的案子,開發商代理人得以出庭。對此,趙三平表示,他代理的這29名業主事由和理由均相同,他不介意三河法院對每個業主的案子均一一開庭,他愿意到三河法院出58次庭,代表業主和開發商把官司打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