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4月8日電 如何將數量龐大的農村農房從資產轉化為資本,提高農民融資能力,實現農村生產力的新一輪大解放?記者8日從安徽省建設廳了解到,這個省將在今年開始試點農房產權登記制度,按照城鄉一體化管理原則推進集體土地房屋權屬登記工作。
長期以來,沒有合法產權登記的農房,進入市場交易的渠道狹窄。大批農民通過進城務工等方式變成城鎮居民后,大量農房閑置在鄉村,無法流轉,造成社會資產的極大浪費。根據2008年安徽省村鎮建設工作要點,這個省將在今年穩步推進農房產權登記發證流轉試點工作。首先將在全省選取一些具有實踐經驗或條件比較成熟的縣(市),先行開展登記發證試點工作,在取得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在全省推開。
通過集體土地房屋登記發證工作,安徽將解決未依法進行權屬登記的房地產不得轉讓這一“瓶頸”問題,為促進村鎮房地產規范有序流轉提供必要的條件,也為部分進城安家農民的閑置資產轉讓提供產權保障。同時,安徽還計劃通過農房登記發證工作,探索村鎮房產抵押貸款新模式,為村鎮房產抵押貸款創造條件。
安徽省建設廳要求,要完善產權登記及流轉的相關配套法規政策,優化登記發證流程,加強村鎮規劃編制和實施,建立健全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加強部門協調配合,為全面開展農房登記工作奠定基礎。
安徽省建設廳廳長倪虹表示,建立并實施農房產權登記發證流轉制度,有利于保障農民合法財產權,使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財產性收入,實現農民增收,同時對深化農村改革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