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產業轉移亟需突破困局
2013-01-13 08:19 賽迪顧問
一、制造業產業轉移呈現出的新趨勢
隨著我國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進入深化階段,有關制造業產業轉移的討論愈發激烈。在這種大背景下,幾則看似獨立的新聞為我們串起了從新的角度解讀制造業產業轉移趨勢的脈絡。
2012年,富士康可以說是中國制造業企業中當之無愧的話題之王,在勞資糾紛不斷的背后,其新的舉措頻頻,不斷將生產線從中國東部沿海向中國內地以及其他金磚國家轉移。近日更是有消息稱富士康將在美國建設一座全自動化的制造工廠,以滿足其上游采購商要求在這一地區生產更多產品的需求。
無獨有偶,另一家國內電子制造業巨頭聯想也早在今年十月份,宣布將于明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開始生產部分PC。聯想稱此舉是因為他們在美國的業務規模已經可以實現本地化生產,改為美國制造是為了提升聯想在美國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
制造業企業的一系列舉措,引發了國內媒體關于中國制造業是否還有國際比較優勢的大討論。與制造業產業轉移趨勢共同存在的,是工業機器人、3D打印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再從這個角度觀察富士康,不難發現其在中國的業務從過去的代工逐漸向產業價值鏈上游轉移。2011年,富士康宣布進入工業機器人制造領域,其生產的工業機器人首先滿足自己使用,計劃用三年時間,增加100萬臺機器人替代人工勞力,進一步在5-10年,實現首批全自動化工廠。繼山西晉城機器人項目下線后,富士康又與洛陽宜陽縣達成合作意向,將在該縣的產業集聚區投資自動化機器人裝備等精密儀器項目。
由于世界各國制造業比較優勢的相對變化,新一輪的全球制造業產業轉移已經拉開了序幕。在這種國際產業大的變動背景下,制造業產業轉移呈現出了許多新的趨勢。從轉移方向上看,此次制造業產業轉移表現出由中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及發到國家轉移的總體趨勢。從制造業結構比例來看,全球先進制造業比重不斷提升。發達國家憑借其在品牌、知識產權、技術等方面的優勢,主動發展先進制造業,同時引導先進生產力回流發展。受人力成本制約明顯的勞動密集型產能則逐漸從我國向東南亞、墨西哥、巴西等國家和地區轉移。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嚴峻局面。
二、制造業產業轉移過程中面臨的困局
據預測,我國總勞動人口數量將在2013年達到峰值,之后逐漸回落,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弱。新的勞動大軍對工作的軟硬件環境均提出了比父輩更高的要求,中國制造業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如何改變中國制造業結構不甚合理、高端制造比重較低、中低端制造業占比過大的局面;如何鼓勵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改變產業發展的慣性、注重產業優化升級。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盡管中國制造業處于戰略轉型期,危機重重,但我國制造業的國際比較優勢仍存。中國制造的工資水平還不及美國工資水平的十分之一,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大規模取代人工不大可能很快出現,這留給了中國制造業發展的寶貴時間。亞洲地區具有最完備的產業供應鏈,能夠快速響應大規模的制造需求,這些仍是其他任何國家及地區不能比擬的。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三星因價格壟斷被罰 “最高罰單”緣何被疑成
- 22013年影響小企業的七大技術發展趨勢
- 32012年9大不靠譜預測:科技大佬占7席
- 4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5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6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7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8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9《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10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