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一些家裝公司或馬路游擊隊為招攬客戶,常常以“低價”、“環保”作為宣傳,可在裝修過程中為追求利潤,往往偷工減料,導致裝修消費糾紛時有發生。日前,為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河北省消費者協會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防范落入四大裝修陷阱。
一、套餐裝修陷阱。從省消協系統受理的有關裝飾裝修方面的投訴來看,一些裝修公司先報出低價的誘人套餐,并承諾免費提供設計圖紙,待消費者交付定金后, 設計人員上門并對現場進行實地測量,所出具的預算價格卻遠遠高于先期報價,一旦消費者反悔,就以種種理由拒絕退回定金。
二、無毒環保裝修陷阱。事實上,裝修過程中都會用到一些諸如油漆、涂料等材料,這些材料中或多或少地含有甲醛、苯等有害物質,雖然其含量必須在國家規定的指標范圍內,但從理論上講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無毒裝修。
三、避重就輕、規避責任。一些裝飾裝修公司在消費者簽訂合同初期,就在合同或報價單中設置了較為籠統、含糊的文字表述,特別是在主材料的使用上,往往只 簡單地標注品牌名稱卻忽略了產品產地、規格、等級等重要指標。在與消費者簽訂裝飾裝修合同時,故意隱瞞、遺漏關鍵環節或相關情況,造成事后消費者維權難和 舉證難的問題。
四、違約責任不對等。有些裝修合同只約定消費者延期的付款責任,而不規定延期交工的責任,或者將本應由裝修公司承擔的責 任轉嫁給消費者一方。如“保修期間屬于甲方購買材料由乙方施工的項目,如有因乙方施工造成質量問題,乙方負責保修期間的人工費用,材料由甲方負責”等霸王 條款,均違反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
河北省消費者協會提示,過去,在交房后發生質量問題,裝修公司通常會要求消費者承擔舉證責任, 一定程度上造成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但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經營者提供的裝飾裝修服務,消費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務之日起六個月內發現瑕疵、 發生爭議的,由經營者承擔有關瑕疵的舉證責任。同時,提醒消費者在選擇裝飾裝修前,盡量對裝修材料、工藝等盡可能多地做些了解,或找業內朋友提出建議,不 要被低價誘惑蒙蔽眼睛,盡量選擇、選購信譽好的家裝公司、知名品牌,簽訂正規裝修合同或協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