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檢驗檢疫局圍繞國家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局,深入調研,出臺新舉措,服務高新技術和新能源產業發展,促進陜西出口產品結構調整。
據悉,此次陜西局出臺的新舉措主要涉及五方面:一是結合地方承接產業轉移和發展裝備制造業,配合陜西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全程跟蹤服務。對美光、應用材料、西部超導等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新技術研發企業,實施專人負責,在進口設備檢驗監管方面安排專人負責,協助企業做好進口設備的考察、通關、調試等全套服務。二是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檢驗監管效能。建立視頻監控系統,對出口埃及的外貿企業,實現裝卸過程實時監控。加強與海關協調,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無紙化報檢”的基礎上,率先對西飛公司實施無紙化報關,既方便企業辦事又節省企業通關成本。三是探索改革通關機制,理順企業出口渠道。積極參與新亞歐大陸橋檢驗檢疫合作機制建設,推進檢驗檢疫把關服務一體化。推行天津口岸直通放行模式,使39家試點企業獲得直通放行資格,直通企業的每批貨物可節省半天時間,降低成本200元。四是發揮技術優勢,積極幫助企業應對技術壁壘。廣泛收集信息,及時反饋給出口企業,編發37期《最新技術性貿易措施通報》,發布信息956條。免費對30多家出口企業進行應對歐盟REACH法規培訓,幫助3家企業7種產品在歐盟進行了預注冊,2家企業成為2種產品全球注冊帶頭人。五是宣傳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競爭力。舉辦“利用產地證優惠促進出口”講座,鼓勵企業利用產地證優惠的良好資源。加強出口東盟貿易政策宣講,配合省市商務部門開展專題講座,出口東盟企業受益明顯。各類優惠原產地證為企業減免關稅3400萬美元。(陜西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