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兗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工業發展,把農業機械工業作為全市工業體系的重要內容,統籌規劃,重點扶持,有力地促進了兗州市農業機械工業的蓬勃發展。在國家和省市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推動下,更是為農機企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涌現出五征山拖、大豐機械、國豐機械、玉豐機械、大華機械等一片骨干企業,產品種類進一步擴寬,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特色產品五征山拖“泰山”牌拖拉機、大豐機械“大豐王”聯合收割機均為山東省首批名牌產品。農業機械成品和零部件生產已形成梯次跟進、種類繁多的不同規模企業100多家,農機工業產品配套體系日趨完善,已成為兗州市以至于全省農業機械工業發展的一大亮點。
為使農業機械和零部件產品有一個更加良好的發展空間,兗州市質監局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積極行使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能,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和名牌帶動戰略,狠抓農機產品的質量提升,積極創建山東省優質農業機械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該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抓機制建設,優化農機產業發展環境。將創建工作與質量興市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借質量興市工作領導小組之力,統籌規劃、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考核檢查優質產品生產基地的創建工作。同時堅持規劃引導。按照濟寧市機械裝備制造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要求,精心編制了創建優質農業機械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工作規劃,明確了發展重點和方向,鼓勵重點企業沿規劃發展,實現農機產業的集群、集聚、集約發展。同時開辟“綠色通道”,對重大農機產業項目簡化審批手續,提供上門服務,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質量和標準化體系,千方百計為企業提供便利。
二是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打造農機產業發展優勢。制定品牌培育計劃,引導企業倡導“以質量求生存、以質量求發展”的經營理念,對經濟實力強、質量水平高的骨干企業,進行結對幫扶,指導企業做好名牌產品的策劃申報工作。完善品牌創建激勵政策,對獲得中國名牌的企業和法人分別給予10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山東名牌產品和山東著名商標的企業和法人分別給予30萬元、6萬元獎勵。近年來,全市用于品牌創建工作的獎勵資金已超過500萬元。“大豐王”聯合收割機、“TS”拖拉機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
三是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堅持“有標貫標、缺標補標、無標建標”的原則,組織企業大力開展采標、建標活動,引導企業廣泛采用國家或國際標準,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與此同時,積極申請政府出臺政策,對在標準化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進行獎勵。目前,全市2家農機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1家企業獲得省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稱號。
四是健全檢驗檢測體系,提升服務產業發展的水平。加強農機產品檢測平臺建設,在現有質量計量檢驗檢測中心的基礎上,兗州市質監局依托農機產業園建設,正在積極籌建技術裝備精、檢測水平高、專業性強的省級農機及零部件檢驗檢測中心,于產品檢驗、檢測和技術研發為一體,充分發揮農業產業與技術的集聚效應,進一步提高全市農機產品科技研發實力、整體質量水平和產品綜合競爭力。同時,不斷完善計量檢測體系,認真開展重點用能企業能源計量工作,對重點用能企業進行“診斷式”服務,指導企業挖潛降耗。
五是健全執法監管體系,為產業有序發展保駕護航。積極聯合各有關部門,加強綜合監管,在質量相關監管部門之間建立統一協調、信息共享的質量監管工作機制,持續開展“查大案、端窩點、整市場”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無證生產、制假售價等違法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對出現質量問題的,不分企業規模大小,不論貢獻多少,堅決做到“四不放過”,即:不查清源頭不放過,不責令整改不放過,不嚴厲處罰不放過,不追究責任不放過。去年以來,共出動執法人員1600余人次,檢查農機企業200余家次,有效凈化了農機市場環境。(山東省兗州市質監局 李賀)
李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