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事業發展傳遞正能量
——天津檢驗檢疫局創新實踐集中查驗模式紀實
本報記者 劉艷華 通訊員 王延鵬 顧建柱
領導寄語
“天津檢驗檢疫局處在天津,就要把天津這種大干快上的精神,天津這種現代化的氣勢、氣派、理念吸收進工作之中,把它展現出來。要有一個理念、一個信心和義務,就是要為全國質檢系統,特別是檢驗檢疫事業作表率、作貢獻。”
——支樹平
“天津檢驗檢疫局是口岸大局,是對外貿易進出口檢驗檢疫的重要陣地,希望你們認真貫徹總局黨組提出的‘十二字方針’,很好地把好國門,在把好國門的過程中,很好地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檢驗檢疫之路。”
——楊 剛
“天津檢驗檢疫局積極開拓思路、創新求變,實施的以集中查驗為主要內容的業務模式改革及相關配套改革成效顯著,使我們感受到了集中查驗發揮的巨大優勢,切實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巨大變化,體會到了創新蘊含的巨大效能。”
——魏傳忠
天津檢驗檢疫局局長蘭影(前右四)陪同進口肉類檢驗檢疫監管工作會議代表參觀進口食品集中查驗場庫
緣起:新形勢召喚新思想
聚集著億萬目光,承載著眾多熱望,天津發展步入新時代。
隨著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天津也駛上了建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快車道”。近年來,天津港進出口貨物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2007年達到全年3億噸,集裝箱突破700萬標箱,國內最大的具有自由貿易性質的東疆貿易港區一期封疆運作,臨港工業區、空港物流加工區、中新生態城、天津新城、中心鎮、濱海新區核心區,一個集北方物流、國際航運、配送等為中心的口岸建設日臻完善。
形勢發展喜人催人,同時新形勢帶來的新問題也讓天津檢驗檢疫人陷入了深思:老港區蜿蜒狹長,多家租賃經營,幾十個集裝箱堆放場,檢驗檢疫工作的場所不固定,查驗場庫經營管理不規范,業務量驟增,而檢驗檢疫執法人員相對緊缺……
“新的任務帶給我們新的挑戰,新的形勢需要我們轉換新的思維,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向創新要效率,向創新要戰斗力,使檢驗檢疫工作跟上天津快速發展的步伐,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先進理念合拍共振!”2007年底的工作會上,天津檢驗檢疫局局長蘭影的講話吹響了全局改革創新的號角。
經過深入調研,認真思考,2008年初,以“集中審單”、“集中查驗”、“集中轉檢”為核心內容的“三集中”業務模式改革思路擺上了局黨組會的桌面。
新思路是否符合形勢需要、順應企業民心呢?在局黨組的部署下,天津檢驗檢疫工作人員開始了調研走訪。
走訪調研活動遍布天津港的大小企業、代理公司,以及內地相關的檢驗檢疫機構。在走訪調研中,天津檢驗檢疫局進一步開闊了思路和視野,同時也使眾多的政府部門、企業了解了天津檢驗檢疫局“三集中”業務模式,天津港集團、振華物流、港強集團等一批規模大、有影響的企業紛紛表示全力支持。
接著,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總局信息中心及寧波、深圳、北京、海南、江蘇、遼寧檢驗檢疫局的十幾位專家,對天津檢驗檢疫局“三集中”系統需求進行了評審。專家評審委員會一致認為:“三集中”系統從檢驗檢疫業務實際出發,提出了檢驗檢疫監管新模式,規劃了集中查驗與轉檢運輸管理信息化平臺,體現了“構建一個功能平臺、打造三大核心模塊、實現五點自主創新、突出九項技術亮點”的系統目標,達到了“全覆蓋、全適用、全自動”業務管理要求,是中國電子檢驗檢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思路得到了上級、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各方的認可和支持,天津檢驗檢疫人進行業務改革創新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
適應新形勢、解放新思想、探尋新方法、促進新發展的改革創新局勢一觸即發。
探索:新模式開啟新局面
集中查驗,是一項全新的、系統的業務模式,沒有先例可考,沒有經驗可循。新模式能不能解決傳統模式原有的問題,能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能不能打開檢驗檢疫業務新局面?天津檢驗檢疫人開始了對創新模式的探索實踐。
模式創新,制度先行。查驗場庫是集中查驗的實施平臺,也是檢驗檢疫一線執法的主陣地。為了使查驗場庫的建設與管理更加規范,天津檢驗檢疫局制定了《天津口岸出入境檢驗檢疫監管場庫管理辦法》,對查驗場庫的設置原則、條件要求、申請受理、考核審批與監督管理的程序與標準等問題進行了明確。
依據《監管場庫管理辦法》,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天津檢驗檢疫局開始著手建立集中查驗中心、審批專業查驗場地。制定統一標準,及時公開公布,召集企業宣講,接受企業申請,嚴格考核審批。公開、公平、公正的工作,得到了港口物流企業的一致支持,多家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向天津檢驗檢疫局提出了申請。目前,經天津檢驗檢疫局考核合格的檢驗檢疫集中查驗場庫有14個,總面積達134萬平方米,形成了覆蓋海港、空港,涵蓋所有重點敏感商品,建設規范、布局合理的集中查驗場庫群。
“檢驗檢疫集中查驗場庫的啟用,貨主、物流公司的受益最大。過去現場分散,查驗從預約吊箱、現場查驗到裝車出港,通常需要3~7天,現在固定集中查驗在1天內即可完成,通關效率高了,物流成本低了。”天津某物流企業的業務員高興地說。
集中查驗場庫的建設改變了場庫點多分散、規模小、設施落后、各行其是的狀況,檢驗檢疫獨立執法的地位得到確立,檢驗檢疫把關服務能力實現提升,外貿通關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
新模式實現了預期目標。然而,天津檢驗檢疫人探索實踐的腳步并沒有停止。
信息化是新時代的產物,是推動創新的有力助手。天津檢驗檢疫人以信息化的思維研究改革創新,用信息化的手段固化改革創新成果,集中優勢兵力,開發了“三集中”業務系統,為實施集中查驗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術支撐。
積極探索對重點敏感商品實施“集中查驗”的方法,在指導企業完善專項貨類查驗場庫建設的基礎上,將進口汽車、進口食品、進口化妝品、進口礦產品等重點敏感商品全部納入“集中查驗”的范疇,實現了對重點敏感商品的嚴密監管。
以“凈化執法環境,保證公平查驗,加強場庫監管,提升管理水平”為主線,對進口廢物原料集中查驗手段進行完善,確保了貨物進庫自動完成放射性檢測和衡重計量,數據網絡傳輸隨時查詢,待驗集裝箱統一擺放、集中開掏箱,指揮中心對查驗現場實時監控,檢驗人員依照流水號掏箱、拆包查驗,處科兩級人員每日現場巡查檢驗,貨物質量安全及檢驗檢疫執法廉政風險大大降低。
利用現代化的汽車檢測線和先進的進口機動車智能檢驗監管平臺,將科技手段與檢驗檢疫工作緊密結合,將檢驗、檢測整合到汽車集中查驗中心現場聯合開展工作,實現了對進口汽車實施“檢驗、驗證、檢測”的一站式查驗,解決了有限檢驗人員應對汽車進口數量迅猛增長的難題。實施視頻監督、電子信息化查驗,有效避免了進口汽車逃漏檢現象,提高了不合格檢出率,加快了驗放通關速度。
隨著配套創新舉措的逐步完善和實施,天津檢驗檢疫一線服務把關的效能逐步提高,系統內部的關系越發清正和諧,外界的認可支持越來越多,檢驗檢疫部門在地方發展大局中的位勢越來越高——創新模式開啟了天津檢驗檢疫發展的新局面。
深化:新模式推動新跨越
思路催生了變革,想法變成了現實,集中查驗創新模式的效果逐步顯現:
進境食品、廢物原料、進口汽車、高品質礦產品等重點敏感商品100%入庫查驗,杜絕了逃漏檢的發生,實現了嚴密監管;檢驗員由過去每人每天查驗2到3個集裝箱,提高到每人每天查驗20個集裝箱,業務流程再造后,最多可查驗40個集裝箱,實現了高效監管;設立集中查驗場庫,使檢驗檢疫機構擁有了獨立的執法平臺,查驗工作全程錄像,監督制約機制得到加強,不合格檢出率達到3%以上,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實現了規范監管;對于食品、水果等特殊商品,可在查驗場的溫控庫房內保存,保證了商品品質,對于廢舊物品,實施室內封閉查驗、機械掏箱、噴淋降塵,減少了污染,保護了環境,保護了查驗人員的身體健康,實現了環保查驗、綠色監管;商品直接入庫查驗,減少了移箱費用,降低了存儲費用,僅在檢驗檢疫查驗環節,就為企業降低倉儲費用50%以上,實現了低成本監管。
“創新模式使集中查驗業務變分散為集中、變流動為定點、變被動為主動,不但提高了查驗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還提升了不合格檢出率,達到了執法清明、企業滿意、群眾放心的多重效果。”承擔天津口岸近70%集裝箱裝載貨物集中查驗工作的新港辦事處主任王磊對集中查驗新模式深有感觸。
一石激起千層浪。集中查驗業務模式創新的成功,為天津檢驗檢疫人平添了更多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的熱情,一項項創新引領發展、改革推進跨越的舉措如潮涌起。
集中查驗及相關業務模式的改革和實施,以及其目標的實現,需要配套的機構做保障和支撐;天津新的發展帶和各功能區的迅速崛起,也對進駐檢驗檢疫力量提出了渴求。
機構調整、力量整合勢在必行,管理結構創新勢在必行。
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復同意,2008年10月,以“行政地域區劃、物流集散方向、專項業務設置”為特點的機構組織改革創新,在天津檢驗檢疫局逐步推行開來。組織專家調研論證,召集不同層級職工征求意見,派遣人員外出學習先進經驗。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天津檢驗檢疫局新的機構格局逐步呈現——
局機關內設處(室)由15個調減為12個(正處級),行政編制縮減100多人,具體檢驗檢疫工作職能下放分支機構;按照“區域、物流、專業”的原則,增設了分支機構、調整了機構職能,在部分集中查驗場庫,設立了專業型或物流型的分支機構,配備了相應專業的檢驗檢疫人員,專門在場庫內對進境商品實施集中查驗。
2012年10月12日,天津檢驗檢疫局最年輕的分支機構——北塘辦事處正式揭牌成立。北塘辦事處以物流中心冷庫為集中查驗場地,專門負責天津口岸進口肉類、水產等冷凍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與原來負責集中查驗工作的新港辦事處和北疆辦事處共同負責天津口岸海港進境貨物的集中查驗工作,天津檢驗檢疫局集中查驗場庫格局更加合理。
檢驗檢疫業務工作以檢測技術為依托,業務模式的創新也帶動了擔負檢測任務的事業單位的改革創新。
面對天津濱海新區一日千里的迅猛發展和日益復雜的國際貿易形勢,天津檢驗檢疫局對所屬的工業品安全技術中心、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化礦與金屬材料檢測中心以及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4家事業單位進行了以“放權、督促、培訓、搞活”為特點的革新:下放人事任免權,建立“權、責、績、效”相統一的管理制度和財務制度,加大實驗室設備資金投入,鼓勵科研……
事業單位改革創新,改出了活力,創出了效益。各事業單位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精神好、風氣正、人心齊、干勁足、事業興的可喜局面逐漸形成;科研制標蔚然成風,天津檢驗檢疫局科研立項、修標制標、申請專利、科研獲獎的數量逐年增加;技術實力顯著提升,在應對急難險重任務和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中屢創佳績,“檢得出”、“檢得快”、“檢得準”的能力明顯提高。
2011年,為進一步發揮集中查驗的優勢,天津檢驗檢疫局開始實施“流程再造”,將傳統的單一商品按種類、分專業進行直線查驗的工作模式,改為多種商品合一、分階段、按節點進行查驗的工作模式,從“一人一廠”、“從頭至尾”變為“一人一點”、“多人一面”、“數人一線”。在每個節點上,打破專業界限,按點設崗、按崗設科,實現了工作效率、不合格檢出率、管理水平的“三提高”,和工作差錯率、廉政風險的“兩降低”。
改革不停,創新不止。創新的正能量傳向更廣、更大的范圍。
東港局工作人員對進口廢物原料進行查驗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
“創新”在十八大報告中共出現了57次,成為十八大報告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熱詞之一。
發展需要創新,時代呼喚創新。
近年來,天津檢驗檢疫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在著力提升監管水平、提高服務質量的進程中,大膽實踐,勇于創新,探索出包括集中查驗在內的一系列檢驗檢疫業務新模式,著力解決與科學發展觀不適應不符合不協調的問題,摒棄影響事業發展的做法模式,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力促進了天津檢驗檢疫業務工作整體效能的增強和事業發展綜合實力的提升。
思路一新天地寬。集中查驗業務新模式及相關創新措施的實行,激發了天津檢驗檢疫發展的巨大活力,全局各項事業齊頭并進、形勢喜人:監管秩序更加規范,質量監管工作水平顯著提升;安全底線更加牢固,產品、工作、隊伍安全風險得到有效防范;通關環境更加順暢,地方政府及外貿企業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天津檢驗檢疫局建設現代化強局的步伐越走越快。
集中查驗模式創新,猶如一股強勁的潮涌,為天津檢驗檢疫事業傳遞著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正能量。
保稅辦工作人員在集中查驗場對進口汽車進行檢查
新港辦工作人員對進境芝麻進行感官查驗
北疆辦監管輸非產品集中查驗場庫一角
鏈 接
為響應國家質檢總局“大通關”戰略要求,天津檢驗檢疫局立足天津口岸和所處區域位置實際,開始探索創新“直通放行”模式,依托天津口岸,利用無紙化報檢、手機短信申報、自助簽證系統、企業誠信后期監管等電子信息化監管手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天津口岸直通放行模式”,實現了“一次報檢、一次檢驗檢疫、一次出單”、“零等候、零庫存、零積壓”。
目前,天津檢驗檢疫局已先后與14個檢驗檢疫局簽訂合作備忘錄,擔當了內地檢驗檢疫部門在天津口岸的“橋頭堡”和“辦事處”,積極服務內陸企業進出口產品經天津的“借道出海”。配合地方政府無水港建設,打造口岸優勢,與16個城市建立了無水港直通機制,使內陸省區的物流綜合成本節約近20%,有力促進了“三北”外貿發展。
“天津檢驗檢疫局緊跟天津經濟發展大勢,堅持創新發展、先行先試,實施‘三集中’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和服務發展措施,在服務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天津市副市長任學鋒的評價給天津檢驗檢疫人創新實踐注入了更多能量。
創新的步伐仍在前進,創新正能量繼續傳遞……《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