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海縣質監局強化技術服務支撐作用,打出“加減乘除”組合拳,進一步強化服務措施、優化服務方式,謀求與企業共發展,與地方經濟同增長。
增加“陽光執法”。推行開門審案和說理式執法,改善執法態度,提高執法效率。堅持以“教育、整改、幫扶”為主線,對生產企業初次非故意違法,且違法行為后果不危及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不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推行“首違不罰”制度,并主動采取措施,督促和指導行政相對人及時進行整改,推動企業的健康發展。今年以來,東海質監局對100余家企業實行首違不罰,幫助企業搞好整改提高,及時預警預防,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變事后處罰為事前監督。受到企業歡迎,取得明顯成效。
減少辦事環節。精簡行政審批流程,對符合規定、申報材料齊全的,在規定時間內辦結;對材料不全的,一次性說明應當補充的證明材料;不能辦理的,及時告知原因。同時,加強與黨委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企業的溝通聯系、聘請行風監督員、設置舉報投訴箱、公布投訴舉報電話等方式,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并對企業、群眾反映的有關收費方面的問題及時解決、反饋。此外,整合業務工作、減少重復檢查。對業務工作進行分類整合,將工作性質相同和檢驗檢定周期相近的公務活動集中安排,分口統一實施,減少了非服務類活動進企業次數,有效杜絕重復檢查、無依據對企業亂檢查等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行為。
“乘法”即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在工作能力、業務技能上求創新、求突破,把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當作是實現服務效能提升的“倍增器”。以整合質監優質資源為載體,找準特色產業基地、產業平臺與質監職能的結合點,開展企業質量提升活動,實施名牌和標準化“兩大戰略”。名牌帶動戰略方面:開展“名牌培育工程”和名牌建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值研究,發掘品牌價值和影響力。技術標準戰略方面:創新理念抓標準,將技術標準戰略從服務產業發展向服務城市建設延伸,引導企業開展制定聯盟標準,調動企業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開展“現場質量診斷”方式,主動上門為企業排憂解難,主動幫助企業培訓急需的質量管理人員、標準化檢查員、體系內審員、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管理人員、重點耗能企業能源計量管理員等專業技術人員1000余人次。
做好“除法”。除去深入企業蜻蜓點水的工作作風,剔除影響為民服務和業績提升的不良因素,杜絕服務、監管不到位等問題,注重把創先爭優與推進質監業務工作緊密結合,創新安全監管機制。轉變和創新監管方式,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執法打假等應急處置機制,推進重點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分析能力建設。(通訊員:李其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