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李 輝 記者郭 明)日前,安徽省質監局組織開展了全省生產企業鑄造磨球產品監督抽查工作,本次監督抽查檢驗依據《安徽省鑄造磨球產品監督抽查實施細則》,抽查的產品為鑄造磨球。此次抽查涉及安徽省宣城及銅陵兩市的45家生產企業,共抽查樣品87組,其中合格61組,合格率為70.1%。
磨球是球磨機中的研磨介質,廣泛用于冶金礦山、建材水泥、熱電磨煤、化工粉料、核料工業、非鐵金屬原材料、煉鐵高爐煤粉等行業的干、濕球磨作業中,磨球作為球磨機中的耐磨體,在易磨件中的消耗量占居首位。磨球在干式球磨機中承受小能量多次沖擊及磨料磨損,必須具有一定的硬度、韌性和內在質量;在濕式球磨機中還要承受濕態介質的腐蝕,必須具備一定抗濕式介質腐蝕磨損的性能。
據專家介紹,本次對鑄造磨球進行了7個項目的檢驗,其中3個檢驗項目(直徑偏差、表面硬度及化學元素)出現了不合格情況。直徑偏差項目主要反映鑄造磨球的大小尺寸,其合格與否將會較大地影響到產品的使用性能及使用壽命。磨球作為鑄造產品,其發展的趨勢是要求其具有更好的綜合性能和更高的尺寸精度。對于耐磨材料,要求其具有較高的硬度。磨球的硬度是由基體硬度和碳化物硬度、類型和分布決定的,基體硬度是通過合金化提高材料的淬透性,以獲得硬度較高的基體組織。另外,合金元素的固溶強化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體硬度。碳化物硬度是靠合金化來改變碳化物組成和類型實現的。磨球的表面硬度未能達到要求與其基體的硬度和碳化物的分布和數量有關,這是由磨球生產時的化學元素、鑄造工藝和熱處理工藝共同決定的。此次抽查的鑄造磨球有10組表面硬度項目達不到相應標準的要求,這將對其使用性能產生不利影響。化學成分反映出其他性能指標,例如Cr元素能夠反映產品的耐磨耗性能。造成此項目不合格的原因是企業未能嚴格按照產品標準中化學元素含量的要求進行生產控制,此次抽查共有18組鑄造磨球此項目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