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肖芬發自上海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由江西省樟樹市中醫藥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樟樹市中醫藥科研所)生產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抽檢不合格。”受此消息影響,瑞年國際股價7月20日上午急挫16%后停牌。
昨日,瑞年國際企劃部有關負責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證實,公司的確在2008年委托過樟樹市中醫藥科技研究所生產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并出現過氨基酸含量不合格的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事實上,媒體引述的由北京藥監局公布的這則質檢公告早在今年2月就已發布,只是近期才被媒體曝光。
瑞年國際內部人士透露,公司可能于今日(7月21日)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并針對此事發表公告。
曾與樟樹醫藥公司合作
記者注意到,最先刊發瑞年氨基酸口服液不合格消息的是國內某食品網站。
該網站7月19日一則題為《瑞年氨基酸口服液主成分不合格》的消息稱,“近日,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由江西省樟樹市中醫藥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產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質量不合格。”消息稱,該口服液主要用于免疫調節,經過抽檢,產品中的氨基酸不合格。該消息一發出,立即掀起軒然大波。
昨日,記者聯系了瑞年國際,相關人士證實,因公司在無錫本地的產能不足,從2008年起與江西樟樹醫藥公司合作,委托生產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可能是隨著銷量的增大,江西樟樹醫藥公司的生產質量不太穩定,但不合格的只是2008年12月那一批次產品。
瑞年國際方面表示,2008年12月批次的產品因為“氨基酸不合格”曾接到北京藥監局的檢測通知,而公司考慮風險也派入技術人員進行監督,但之前已有一小部分產品流入市場。公司方面強調,該批次產品不合格只是氨基酸含量不足,并不會有毒負作用。
據透露,由于瑞年上市后在無錫擴建廠房,產量滿足了需求,目前瑞年已經與江西樟樹市醫藥公司結束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委托生產”的合作關系,但記者并未從公司方面獲知具體結束時間。
瑞年國際今年2月1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數據顯示,瑞年氨基酸系列產品2008年全國市場占有率達21.6%,已成為國內口服氨基酸的龍頭企業,該公司去年凈利潤2.1億元人民幣。
股價“應聲跌落”
記者查詢發現,上述消息所指抽檢結果是2010年2月4日北京藥監局在《2009年下半年北京市保健食品抽檢質量公告》中披露的,距今已經過去了5個多月。
該抽檢結果明細顯示,標示為江西省樟樹市中醫藥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生產的瑞年氨基酸口服液,其生產日期/批號為20081208,國食健字G20040191,規格為10ml×10支,被抽檢單位為北京市京新龍醫藥銷售有限公司,抽檢結果為“氨基酸不合格”。
為何問題產品在藥監部門抽檢結果發布5個月之后突然再度遭曝光?并引發股價的震蕩?
昨日,瑞年國際有關人士對此也表示不解,稱“可能與近期霸王事件有一定關聯性”。據稱,霸王事件發生后,市場就開始關注瑞年的問題,翻出了有關瑞年的質檢報告,而之前公司未得到任何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7月15日,里昂證券有一則研究報告指出“霸王事件或波及瑞年”,該報告稱霸王洗發水產品含致癌物二惡烷一事,已對品牌聲譽造成打擊,而霸王與瑞年有相似之處,為最直接、可比較的同業。此外,據了解,瑞年和霸王都是由匯豐做保薦人和分銷商。
近日瑞年國際的股價走勢似乎部分印證了此“預言”。昨日,瑞年國際低開后迅速低走,該股于10時22分停牌前收于4.53港元,跌福達16.11%,盤中低至4.51港元,成交額1.4億港元,該股已連跌6日,累積跌28.2%。昨日,該公司未說明停牌的具體原因,僅稱“待刊發澄清公告”。
瑞年國際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公司高層正在商討此事,公司或將于今日在香港召開新聞發布會,并可能針對此事發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