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公安部近日指揮全國公安機關開展的打擊制售假藥犯罪專案集群戰役成功收網,破獲價值20億元的假藥巨案,而這起巨案起源于金華警方在出租車上查獲的一批藥盒。在深入調查后警方發現,制售假藥的整個利益鏈中最底層竟然是醫院的清潔工。
這次全國大范圍的行動,最早起源于金華警方偶然查獲的一起小案子。今年7月20號,金華市義烏出租車管理站在例行檢查中發現,乘客李某攜帶大量回收的處方藥藥盒、說明書和防偽標簽,一數,竟有700多套,這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浙江省義烏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金志茂:他的藥盒收購過來,到底要去哪里,干什么用,我們認為有價值,所以我們就采取了欲擒故縱的方法,所以把這個線索進行了調查。
乘客李某為什么要收購這些大家都不會注意的東西呢?經過警方一番調查發現,李某在浙江等地收購藥品包裝盒、空瓶子已經很多年了,并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他為核心的家庭藥品包裝回收團伙,這個團伙還發展了下線收購員,也就是說李某和他的家人每個人負責收一個醫院,在每個醫院都安插了線人,這個線人就是醫院的清潔工和保潔員。金華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副支隊長蔣益群告訴記者,他們通過物色三甲醫院的保潔人員,在通過這些人的工作之便向他們收購各種處方藥包裝盒。
蔣益群:他們收購的主要以抗腫瘤的包裝盒為主,一些進口藥品,價格比較高的一些顆粒的,各種形態的藥品都有。
在通過對李某包裝盒流向的調查,警方發現這些藥盒通過匯總和分類后主要流向北京的劉某和上海的陳某,而北京的劉某在收集藥盒的同時,還通過網絡大量出售這些藥品,這一調查結果引起了警方的高度重視。
蔣益群:收到包裝材料的人,同時他們又大量的藥品流出,而且這個藥品通過藥品,按照國家藥品管理法,個人是不能銷售的,從價格上來說也是不正常的,所以我們就懷疑這部分收到藥盒的人同時在制作假藥,或者直接接觸到這個制藥環節。
隨著調查的深入,警方發現活動在北京的劉某團伙,在購買包裝后通過改批號、換包裝,灌裝低檔原料藥,鹽水勾兌等方法,生產假藥,假藥做成后,假藥販子就在網上開始發布銷售信息。 這些假藥做成治療腫瘤的“美羅華”、“赫賽汀”、“特羅凱”等,這些藥在市場上都是上萬甚至幾萬元的處方藥。做成假藥會是多少錢呢?
金華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副支隊長蔣益群介紹說,收購包裝盒獲利很豐厚。像一套赫賽汀的包裝盒,包括空瓶子、說明書、剪下來的防偽標識,要賣到1500元一套;“美羅華”也要1200元左右。這些最底層的醫院清潔工,收到這樣的一個包裝盒至少也能獲利300元。金華市公安局副局長俞流江說,在利益的驅使下,這樣的假藥網絡像一張縱橫交錯的蜘蛛網一樣,盤踞在全國近30個省市區。
俞流江:從我們前期偵查的情況看,涉案人員分布在我們全國23個省份,其中涉案人員在10個以上的,有15個省份,我們估計涉案人員在300人以上。
從查獲情況看,目前,假藥市場已形成了一條利益鏈,之間連接各個環節的關鍵就是巨大的利潤。在這條利益鏈中,最底層的是醫院清潔工,第二層是負責每家醫院收購的中間人,第三層是收購包裝盒的批發商,第四層是假藥商。
假藥危害不言而喻,無任何療效,輕者延誤治療,重者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根據公安部統一部署指揮,在17號的統一行動中,全國各地警方共破獲案件128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776人,打掉制售假藥犯罪團伙350個,繳獲假藥3.08億余片,商標標識、藥盒、防偽標識等包材4.26億余件,按照正品價值計算超過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