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問題是掉色嚴重和甲醛超標相關標準已二十年未修改
昨天(20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和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公布的一項抽檢結果顯示:對 5個批發市場進行密胺瓷具(俗稱仿瓷餐具)產品檢測,合格率只有60%。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和北京凱發環保技術咨詢中心11月13日分別在天意新商城地下一層、萬通商場4層、玲瓏塔市場、岳各莊市場二樓食品廳以及錦繡大地市場物流港地下一層C區共5處地點購買了一定量的密胺餐具,并將樣品送往國家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檢測。
通過檢測發現,目前密胺產品質量問題主要是:掉色嚴重和甲醛超標。購買過程中,商家均不能提供產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即QS證書。5家市場的密胺餐具只有錦繡大地市場物流港地下一層C區8號的雙耳碗(藍花)有生產廠商的企業信息,其他均無任何企業信息。不合格產品購自天意新商城和萬通市場。其中,天意新商城地下一層8道55-61號銷售的密胺餐具甲醛含量遠高于國家標準,危害極大。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董金獅表示,產品掉色說明產品所用原料可能是回收廢料或工業用料,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安全隱患。建議消費者特別是兒童不要使用過于鮮艷的密胺餐具,特別是里側印花的餐具,以防鮮艷帶來的危害。
據他介紹,《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90—88于1988年8月1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頒布,1989年6月1日起實施,至今20年未進行過修訂,已不能反映我國目前產品質量情況和市場應用情況。密胺餐具又稱仿瓷餐具、美耐皿,由密胺樹脂粉加熱加壓鑄模而成。我國至今還沒有針對包裝中有害物質遷移的檢測標準和上下限。因而對密胺餐具盛裝含油食品、酸性食品以及盛放酒精產品的安全性無法評估,對三聚氰胺的遷移情況和安全性也無法評估。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還表示,將于今日向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布建議函。
新聞鏈接
買回餐具先“消毒”
本報訊 消費者可以把剛買回的密胺餐具放在沸水里加醋煮兩到三分鐘,或者常溫下用醋浸泡兩個小時,讓有害物質如甲醛、三聚氰胺以及重金屬等析出,倒掉后再使用可以保證相對的安全。另外在使用中要注意盡量不要長時間盛放酸性、油性、堿性食物或飲料,特別是不要將含油較多的食物放在密胺餐具中在微波爐中加熱,防止產生劇毒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