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后,澳優就被“姓中還是姓洋”的質疑纏身。昨日,涉事的澳優公司在長沙召開了新聞溝通會首度回應媒體的質疑。澳優乳業CEO陳遠榮堅稱:澳優是純正的進口奶粉品牌。他表示,澳優是一個中國的進口奶粉品牌,不能以是否由外國人投資作為判斷標準。
澳優稱奶粉由澳洲進口
一直以來依靠“進口奶粉”的光環在奶粉市場高歌猛進的澳優在其成功在香港上市廣泛公開資料后遭遇了“身份門”的質疑。這些質疑包括一個沒有在國外銷售的進口奶粉品牌為何稱國際品牌、它有沒有自己的奶源地、其國內是否有加工廠等等。
對此澳優乳業CEO陳遠榮在昨日的媒體溝通會上首次公開回應:“澳優是純正的進口奶粉品牌。目前澳優奶粉全部由澳大利亞的嬰幼兒乳制品企業Tatura供應,配方是由雙方共同研發的。”
至于對其“國際品牌”宣傳的質疑,陳遠榮承認目前澳優僅在國內銷售,但他也強調品牌的注冊事件早于產品在國內銷售的,而且在澳大利亞、中國等地進行了注冊。比如可口可樂是一個國際性品牌,但開始也僅在美國本土銷售,但這并沒有阻擋它發展為一個國際性品牌。
陳遠榮也透露,現在已經在香港和澳門地區組建了自己的銷售團隊,目前與香港的藥店超市等渠道已經在洽談中,預計下個月將在香港全面上市。
3.6億港元將投在上游產業
盡管澳優一再強調其是“進口奶粉品牌”的定位,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其某些發展短板。因為目前澳優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全部由Tatura供應,一旦與Tatura的合作發生變數,對澳優未來的發展將是一個風險所在。
澳優也在其近日上市發布的招股書上坦承,本公司依賴Tatura及MurrayGoulburn兩家澳大利亞乳制品生產商作為主要奶粉供應商,如果這些供應商奶粉缺貨或暫停供應,可能引致本公司產量及收益減少。
而澳優也意識到了這方面的風險并有意加強對上游資源的控制。據了解,今年10月8日,澳優乳業登陸香港聯交所,IPO募資12億港元。陳遠榮表示,30%的IPO募集資金采取參股與合資合作方式整合上游產業。
此外,陳遠榮表示,澳優乳業也將會把20%的IPO募捐資金投向研發領域,其中10%用于配方和臨床醫學研發,另外10%用于有機系列產品的研發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