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濟源市一家超市(3月18日攝)。“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各大超市雙匯產品全部下架,其它制品仍在供應。記者 朱 祥攝
濟源雙匯冷鮮肉疑似檢出“瘦肉精”
河南部分地方排查檢測顧此失彼
據河南省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19日通報的信息,河南濟源市已完成全市經營雙匯冷鮮肉門店的排查工作,已封存冷鮮肉1877.9公斤。他們共抽檢46個樣品,經快速檢測,40個樣品呈陰性,6個樣品為疑似陽性。疑似陽性的樣品已送至河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測。
與此同時,河南省沁陽市等地在此前的排查行動中顧此失彼,只對成分為“鹽酸克倫特羅”的“瘦肉精”進行了檢測,結果使一些涉嫌使用另一種“瘦肉精”的養(yǎng)殖場逃過檢查,遭到媒體質疑。而雙匯集團向社會宣稱確保產品質量的“十八道檢測”中,此前對進廠生豬的“瘦肉精”抽檢比例僅4.5‰。
河南沁陽:拉網排查顧此失彼
近日,河南省畜牧局會同孟州市、沁陽市、溫縣三地有關部門展開拉網式排查,抽檢生豬樣品493份,結果只發(fā)現6頭疑似“瘦肉精”豬,初次抽檢合格率高達98.8%。根據河南省畜牧局發(fā)布的消息,沁陽市有關執(zhí)法部門在“3·15”當天就對中央電視臺節(jié)目中曝光的一家養(yǎng)豬場取了5份尿樣進行檢測,但結果均為陰性,未檢出瘦肉精。
對此,3月17日,央視記者跟隨執(zhí)法人員來到這家養(yǎng)豬場,結果發(fā)現:該養(yǎng)殖場隨機抽取一份尿樣,用當地檢測人員使用的“鹽酸克倫特羅快速檢測試紙”,檢驗結果呈陰性;然而使用記者提供的另一種瘦肉精檢測試紙——“萊克多巴胺快速檢測試紙”,檢驗結果卻呈陽性,被檢豬疑似吃了“瘦肉精” 萊克多巴胺。
沁陽市有關負責人向記者承認,該市此前進行排查使用的都是“鹽酸克倫特羅快速檢測試紙”。而養(yǎng)殖戶可能使用的另一種“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檢測試紙,該市根本就沒有。
后來,在從焦作市緊急調取萊克多巴胺快速檢測試紙之后,有關檢測人員在沁陽市該養(yǎng)殖場5份隨機抽取的豬尿樣中發(fā)現,有兩份呈現陽性,疑似使用瘦肉精。
對此,沁陽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之前采用的鹽酸克倫特羅試紙檢測排查法明顯滯后,將更新檢測手段,采用鹽酸克倫特羅和萊克多巴胺兩種快速檢測試紙,對當地養(yǎng)豬場進行重新排查。
而據記者了解,早在3月16日,在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的獲嘉縣,執(zhí)法人員在6家豬場尿樣的快速檢測中,使用萊克多巴胺兩種快速檢測試紙發(fā)現,有5家尿樣疑似陽性。
早在2002年,農業(yè)部、衛(wèi)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就公告,明令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鹽酸克倫特羅和萊克多巴胺等7種瘦肉精。而據有關專業(yè)人士透露,各地在進行瘦肉精檢測中基本都只檢測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只有個別地方有檢測。而正因為如此,一些不法養(yǎng)殖戶就選擇回避鹽酸克倫特羅,改用萊克多巴胺等其他品種的瘦肉精。
為進一步排查檢測“瘦肉精”,目前河南省在已有鹽酸克倫特羅試紙條的基礎上,又緊急加調萊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種共計近10萬張試紙條,全面展開排查抽檢工作。
3月18日,河南省食品安全領導小組辦公室稱,該省在對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個養(yǎng)殖場(戶)1512頭存欄生豬進行全部封存后,已排查796頭,158頭被檢查出含有“瘦肉精”的生豬,已無害化銷毀89頭,另外69頭已封存;排查飼料2579.8公斤,791公斤被核實含有“瘦肉精”,已銷毀271公斤,其余被封存。同時,已控制犯罪嫌疑人32人,免職9人,停職11人,開除公職6人,警告兩人。
雙匯:瘦肉精抽檢比例僅4.5‰,官方檢測報告現身官網又消失
雙匯集團在其官方網站宣稱,圍繞全國六大區(qū)域的20多個工業(yè)基地,實行統(tǒng)一采購、集中采購、專業(yè)化采購,生豬由傳統(tǒng)的毛豬收購改為過宰收購,“十八道檢測”采用進口質量測定儀對過宰生豬的質量進行判定,并對生產實行全線控制,檢測原料及成品中的微生物、激素、農殘、獸殘、重金屬、“瘦肉精”等重要控制指標,分析檢測和質量控制手段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此次涉事的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18日在濟源注冊成立,是漯河雙匯集團在濟源投資建設的生豬屠宰和熟肉制品加工企業(yè)。該企業(yè)廠區(qū)占地面積163畝,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年屠宰生豬150萬頭,主要產品為冷鮮肉和肉制品(熏煮香腸火腿制品)。
濟源雙匯公司一名員工向記者透露,由于濟源雙匯生豬屠宰量較大,規(guī)模養(yǎng)殖場的生豬供應量滿足不了需求,因此該公司采購部門工作人員也到農村散戶去收購土雜豬。“生豬3個月才出欄一次,公司一天的屠宰量又那么高,哪有那么多豬廠供應得上,屠宰量不夠,業(yè)務員必須下去收,業(yè)務員一般任務壓得很重。”他說。
該員工表示,收購過程中要對生豬的質量進行判定,瘦肉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正是在養(yǎng)豬經紀人的攛掇和利益的引誘下,部分生豬養(yǎng)殖散戶往飼料里添加了“瘦肉精”。“農民為了多掙點錢,業(yè)務員為了完成任務,也就由不得自己。去年10月,我就聽說進廠的生豬有‘加精豬’。”
據記者了解,河南省畜牧、商務、工商、食品藥品監(jiān)管、公安等多個部門對“瘦肉精”監(jiān)管的環(huán)節(jié)依次為:養(yǎng)殖、屠宰、流通、藥品銷售以及相關案件偵破等。據濟源市畜牧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瘦肉精”問題,畜牧部門一般實行產地檢驗,主要依靠畜產品檢驗檢疫中心每月一次的抽查,按照省里制定的2%抽查比例執(zhí)行。至于外地流入本地的生豬,只要其提供合格的檢驗檢疫證明,并且耳標齊全,一般就不再檢驗了。進入屠宰環(huán)節(jié)后,則主要依靠企業(yè)自檢。
而在企業(yè)自檢環(huán)節(jié),據濟源雙匯公司原總經理曹連友向新華社記者透露,長期以來,該公司執(zhí)行的都是集團標準按4.5‰的比例進行抽檢。2010年該廠共加工生豬101萬頭,其中本地貨源占50%左右,其余來自山西、河南洛陽等周邊地區(qū)。就在按照4.5‰的比例進行抽檢的過程中,該公司在當年8~12月檢出“瘦肉精”生豬13批次;2011年3月,又查處3批次共計60多頭。
河南雙匯集團市場服務部的宋經理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對我們的產品進行了抽檢,并沒有發(fā)現任何問題,這次出問題的就濟源雙匯這一個廠子,他們沒有很好履行工作流程。”
3月17日晚間,雙匯集團在其官方網站再次發(fā)布公開聲明。聲明稱,為消除廣大消費者對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產品的疑慮,要求濟源雙匯收回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下處理。同時,對濟源雙匯總經理、主管副總經理、采購部長、品管部長予以免職。
聲明最后表示,濟源雙匯公司將繼續(xù)停產整頓。自3月16日起,雙匯集團下屬所有工廠除繼續(xù)按照國家標準檢驗外,還將對生豬屠宰實施“瘦肉精”在線逐頭檢驗。雙匯集團將對下屬所有工廠加強監(jiān)管力度,確保出廠產品批批合格。
3月18日晚,雙匯集團又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由河南漯河市、江蘇淮安市等多地質量檢測部門的檢驗報告。報告顯示樣品均未檢出“鹽酸克倫特羅”。 記者聯系雙匯集團有關工作人員,詢問雙匯產品是否檢測過萊克多巴胺,該工作人員表示“檢測是參照農業(yè)部規(guī)定做的”。
3月19日上午9時40分,記者發(fā)現以上檢測報告已被雙匯集團官方網站全部刪除。
今天上午,在濟源雙匯廠區(qū)內,記者看到,“堅強地挺過去”的條幅被懸掛在顯眼的位置,一輛輛寫著“雙匯物流”的運貨車開進廠區(qū)。“那是退貨的車,這幾天除部分普工幫著卸退貨,其他的員工被集中起來學習安全生產知識。工資開得比較低,公司怕一放假,員工就大規(guī)模跳槽。”該公司一名員工說。(記者 韓俊杰 實 習 生 劉 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