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NCAP在其官網上曝出其對88款車輛進行的油耗測試,結果顯示有18款車與廠家提供給工信部的油耗不同,而C-NCAP出現至今,其汽車碰撞評級標準已經在業內被爭論不休,這次的油耗測試結果再次引發爭議。大部分消費者在結果出臺后表示迷茫,到底哪個機構最有發言權?
18款車油耗被曝“摻水”
此前,由于沒有統一的油耗檢測標準和專門的監督機構,大多數汽車廠家在公布自己生產銷售的新車油耗時,標識值基本上都是對自己十分有利的理論油耗或等值油耗。從2010年1月1日開始,國家工信部等相關部門要求車企在出售新車時必須附一張油耗標識,列出市區油耗、市郊油耗及綜合工況油耗,以保證消費者的知情權,但三種油耗數據均由車企自行測定后再向上呈報給工信部。而此次C-NCAP公布的88款車型的油耗數據,則可謂是第一份來自第三方的油耗數據。
記者在C-NCAP官網上發現,此次88款車型為2006年至2009年期間,在C-NCAP做過碰撞實驗的車型。在碰撞實驗前,C-NCAP依據《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試驗方法》對每款車進行了油耗測定,得出的油耗普遍比車企自己上報給工信部的數據要高,有的差別還比較大。以代號FV7162XG的一汽-大眾新寶來為例,廠家自測的市郊油耗為百公里10.1L,但C-NCAP的檢測結果為百公里11.59L,誤差接近15%;代號為SGM7169MTA的上海通用雪佛蘭科魯茲,廠家自測的市區油耗為百公里9.7L,C-NCAP的測試結果為百公里10.3L,誤差約為6%。
C-NCAP初衷被質疑
對于工信部和C-NCAP所公布的油耗數據之差,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副秘書長張家明表示,在測試過程中,環境、人為操作等因素都會影響測試的結果,因此,數據有誤差也屬于正常現象。然而,對于C-NCAP的測試結果,消費者卻似乎并不買賬。一位正準備購車的消費者孫先生提出了他的疑問:“雖說工信部的數據并不一定非常準確,但誰能保證C-NCAP所作的測試結果就是最權威的?”
一直以來,汽車業內普遍質疑C-NCAP的聲音不斷,先是有專家提出C-NCAP的測試車型中,有些車型得分較高,但是油耗也很高,這是在“用油耗換安全”,認為C-NCAP的評測體系對小排量或是低油耗的車型是不公平的。后又有人指出C-NCAP的測試車型是“高檔車用高配款,低檔車用低配款”,認為其評測有意偏袒高檔車型。之后有媒體爆出,C-NCAP接受企業自己買單申請做碰撞試驗,而實驗后被損壞的汽車和測試數據企業要花錢后才能拿到,更使輿論擔心C-NCAP因為商業化缺少了公信力。于是,C-NCAP在逐漸被邊緣化,其對汽車消費的借鑒和引導作用也因此大打折扣。
第三方還需更獨立
無論是新車銷售,還是舊車交易,整個過程中,消費者所獲得的信息始終不透明,有時更會因此導致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利益受到損害。為此,不少業內專家紛紛表示,應該盡快讓第三方測試機構介入,以保障評估的公正性和權威性。
盡管第三方檢測機構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普遍肯定,張家明仍然表示出了一絲擔憂:“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國內還屬于一個新興的產業,盡管國內汽車發展已經有幾十年,但是與消費者有切身關系的相關政策或產業發展也僅十多年時間。無論是汽車質量檢測、油耗測試、二手車評估,還是車輛定損評估,第三方機構的專業程度和水準都參差不齊。因此類似第三方檢測這類新興產業還需要在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提升。”
此外,張家明副秘書長也表示,如果造成消費者的利益蒙受損失時,商家或是企業就應該為所發布的信息承擔責任。
針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能力水準,今年年初,工信部在《關于推進重點工業產品質量達標的實施意見》中強調,加強第三方質量檢測機構的汽車產品強制性標準檢測能力建設和質量事故鑒定能力建設,不斷完善產品質量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但具體如何落實,目前還沒有消息。
部分車型油耗對照表格
車型(排量) 工信部公示油耗 C-NCAP測試油耗 (市區/市郊) (市區/市郊)
精靈(1.3L) 8.7/5.5 9.54/6.1
F0(1.0L) 6.2/4.9 7.36/5.26
熊貓(1.3L) 8.7/5.9 10.28/6.3
世嘉(2.0L) 11.8/6.1 13.12/6.44
志翔(1.6L) 10.2/6.3 10.45/6.82
科魯茲(1.6L) 9.7/5.9 10.3/5.94
新307(1.6L) 11.3/5.8 10.5/6.03
速騰(1.6L) 10.3/5.9 10.69/6.24
領翔(2.4L) 12.1/6.4 12.52/7.25
睿翼(2.5L) 11.8/6.2 12.00/7.46
思鉑睿(2.4L) 12.2/6.9 12.6/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