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安保力量轉型
68歲的王興民退休前,是重慶市公安局的一名干部。去年,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建立新型校園警務體制,向全市中小學、幼兒園派駐校警,并決定返聘一批退休不久、身體素質不錯的老同志擔任校警。
得知這一消息,干了40多年公安的王興民非常興奮,立即報名,成了第一批返聘校警,并被派至渝中區解放小學。從走上校警崗位的那一天起,老王覺得,他的退休生活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2010年9月的一個周末,王興民接到案情通報:一名在西安持槍殺死兩人的犯罪嫌疑人潛逃至重慶市,并可能藏匿在學校及周邊區域。王興民立即組織保安全面清查,將翻墻進入校園、躲藏在草叢中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抓獲,及時化解了一起重大校園安全隱患。
有人問王興民“作為一名正處級干部、三級警監,退休后每天蹲在學校10多個小時,不覺得累嗎?有意思嗎?”
王興民自豪地回答:“能每天看到孩子們快樂的笑臉,能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出力,我覺得不累。”
目前,重慶市42個區縣公安局均成立了校園安保支(大)隊,共投入校園安保力量6.8萬余人,構筑起公安校園安全保衛支(大)隊——校園民警——保衛干部——護校隊——校園專職保安“五位一體”的校園安全新型警務體制。
“重慶公安機關克服警力緊張等實際困難,組建了一支5600多人的校警隊伍,集中體現了近年來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強化校園安全工作的成果。”黃明對重慶市校園安全的創新舉措作出如是評價。
在青海,當地通過政府出資購買服務的方式,給每個中小學校、幼兒園平均聘用4名專職保安員,配發電警棍、瓦斯槍等防范器具,進入各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安保服務,徹底改變了以往學校門衛人員中“懶漢”、“老漢”、“醉漢”多的局面。
江西省萍鄉市開發區采取“根據退伍兵在任中小學專職保安一年中的工作表現再安置”的措施,極大地調動了退伍兵當好校園保安的工作積極性。
但中國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當前,一些地區因資金等原因,保安缺口較大,有學校反映招不到保安,招來的保安素質不佳,保安流動性大;有的民辦幼兒園為節省開支,讓家屬兼職保安,防衛技能差。個別保安自帶裝備不全、著裝不規范,執勤時不使用鋼叉等防衛器具,對出入人員情況登記不嚴,按下手動報警按鈕后不會復位,不會操作監控設備等。
校園保安業務能力有待提高。不少保安對應對突發性治安事件缺乏專業技能。檢查時與保安交流,面對校門口發生的打架、沖擊大門等事件,保安除了打110報警外,對如何保護學生和幼兒、如何控制現場等不甚了解。
“最安全的車應當是校車”
2011年9月13日,中秋節后上學的第一天。湖北省荊州市兩名年齡不到4歲的幼兒小惟和小雪,被幼兒園校車接到幼兒園門口后,竟被司機和接車老師遺忘在校車上。當日,荊州市的氣溫高達31℃,在校車內悶了8個小時后,兩名幼兒才被發現,這時,她們早已停止了呼吸。
今年以來,全國已發生多起由于校車管理不當引發的校園安全事故,這引起了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
據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介紹,有關部門在校車管理模式上正積極探索。目前,各地采取的校車管理模式主要有:以浙江德清、山東無棣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成立專業公司模式;以遼寧桓仁、黑龍江雞西為代表的政府補貼、社會公司運營模式;以山東威海為代表的政府補貼、社會車輛參與運營模式;以陜西某地為代表的政府購置、教育部門或學校使用模式。
學校周邊的交通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尤其是學生上學、放學時,各種車輛擁擠雜亂,人員流動性大,加上流動商販的經營活動,極易造成交通堵塞,引發治安案件和交通事故。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表示,今后要進一步強化校園周邊交通秩序整治,堅決查處超速行駛、不按規定讓行、接送學生車輛超員等違法行為,嚴格規范校車及駕駛人的管理考核,對不達標的校車及駕駛人,堅決不準上路。
2010年以來,針對一些地方發生嚴重傷害小學生和幼兒園兒童的惡性案件,各地公安機關與教育、綜治等部門齊抓共管,中小學安全工作得到加強,校園安全管理職責被各級政府進一步強化。
針對當前農村村辦小學、教學點和未登記注冊學校、幼兒園安全防范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黃明表示,各地應積極協調落實街道、鄉鎮、村委、校園共同負責制,積極探索學校教職工、家長、保安員、治安積極分子等多種力量共同參與的校園安全防范模式,依靠基層組織和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做好校園安全工作。本報記者 何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