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手記
城際“壓力差”與房企布局
上半年的武林英雄順序排定后,大家發現了一個規律,那就是在二三線城市占據優勢的企業,在樓市的變局中占盡了先機。
房地產新政出臺后,一線城市成交量受到嚴重影響,上海、北京等城市成交量甚至萎縮了70%-80%;而前期價格上漲比較平緩的二三線城市的成交情況則相對平穩。因此二三線城市的銷售業績也就成為企業成長性的決定性因素。這直接成就了萬科、恒大、綠地等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要布局的企業。
二三線城市有著更低的壓力差,比如土地成本更低、政府策略更靈活、房價基數較低、規模效應明顯。在同樣的市場與政策環境下,二三線城市的相對低壓力優勢不言而喻。一個最簡單的現象可以很直觀地說明這個問題,比如,上海和北京的項目,市場好的背景下,一平米的價格就達到二三線城市價格的5-10倍,賣一套房等于賣5-10套房,但是,政策壓力下,高價房的預售證辦不下來,銷售優勢就變成了資金積壓負擔了。里外算賬,壓力可想而知。
在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給買房人帶來巨大壓力的同時,這種壓力逐漸傳導給當地政府和當地的開發商是必然的事情,提前布局二三線城市者可以占據先機,而尚未布局者,越來越大的壓力差也會推著他們前進。(記者 張家齊 張曉蕊 袁玥 實習記者 李航)
上一頁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