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越弄得復雜越沒有頭緒,也越無法解決。
某外資大企業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這家企業聘請了20多名著名教授和一大群博士、博士后,耗費數百萬元,通過復雜的計算和先進的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掃描探測器會檢測到,驅動一只機械手把空皂盒推開,準確率超過95%。后來,一家小企業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兩個農民思索片刻,花幾十塊錢買一臺風扇放一邊猛吹,空皂盒會自動被吹開,準確率100%,一舉攻破難題。
物業稅的問題同樣在被復雜化,復雜得不僅稅基、稅率難以確定,連它到底是什么也在激烈的爭論中,變得云山霧罩、面目全非。物業稅的征收自然也變得遙遠起來。
物業稅陷入困局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沒有搞清楚。那就是,征收物業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這個目的明確了,物業稅的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而眼下,恰恰是這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沒有明確。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是,出臺物業稅的目的意在調控房價,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既然如此,那么多遏制房價上漲的手段沒有用,物業稅就能顯出神效嗎?爭論由此鵲起。
筆者查閱了二十多個國家的資料,發現沒有一個國家出臺物業稅是為了調控房價,而是為了彌補地方稅收缺口,為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公共產品提供財力支持的,有點“專款專用”的味道。以美國為例,物業稅主要被用于轄區內的小學、中學、圖書館、社區公園、住宅區的垃圾回收和處理、社區公共設施的維護等等。
目的明確了,一切都變得簡單了。稅基、稅率根據公共服務、公共產品的需要確定,不費多少周折就把完整的制度體系建立起來了。至于房價,由于政府建造了大量保障性住房,鼓勵自建房與合作建房,建立起了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不用理會房價也不會漲得像中國這樣離譜。
我們到現在都還沒有把物業稅的開征目的搞清楚,換句話說,物業稅開征后用稅收做什么都還不知道。于是,各種各樣的利益集團通過專家為自身的利益營造聲勢,以引導物業稅向對自己有利的方面發展。由此,全國性的大討論早已熱火朝天,以至于有關部門被各種聲音灌得頭昏腦脹。
解決當下物業稅困局的方法非常明確:開征物業稅的目的是什么?這部分稅收用到什么地方?這些簡單問題明確了,一切都不再是大難題了。
時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