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7月3日電(記者 柴燕菲 趙曄嬌)在經濟形勢最不確定的2010年,浙商轉型的突破口為世人矚目。記者今天從2010浙商(夏季)論壇采訪發現,浙商的創新激情在挑戰與機遇面前空前高漲,在尋找與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的交織點之時,他們也不忘在房地產等傳統領域尋覓“差異化”的新藍海。
創新激情高漲 鎖定文化創意產業
杭州國際動漫節、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近年來,一個個誕生于浙江的極具創意的文化項目不斷刺激著公眾的視線,也全面拉開了浙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序幕。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商機,嗅覺靈敏的浙商早已按耐不住,投向這一片朝陽領域。
記者看到,在論壇上公布的“模式創新十大經典案例”中就有兩個屬于文化創意領域,分別是杭州東方文化園、古今建設集團的創新模式。前者以周易八卦布局,儒、釋、道三家同構建筑,充分展示了東方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而后者則以園林古建筑的傳承見長。
“包括東方文化園在內的文化創意產業企業的成功之道,正是在于企業掌門人抓住了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契機,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脈搏。”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衛龍寶點評認為。
目前,得益于浙江濃郁的人文氣氛,軟件、動漫、工業設計、廣告傳媒、藝術創作和交易各個門類的文化創意產業異軍突起。在百花齊放的背景下,不少由浙商掌舵的文化創意公司開始謀求新一輪的轉型,他們希望在更高一層的資本市場有所作為。
“創業板為浙江的文化創意產業公司插上了翅膀。”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正在積極促成不少文化創意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章曉洪看好這一產業的前景,他說:“伴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也漸成井噴之勢,文化創意迎來了春天,這些企業上市成功的可能性極大。”
記者了解到,2009年8月,浙江省發改委、省委宣傳部聯合印發了《浙江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構筑“兩大創意城市、十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三十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三級空間布局架構,以形成上下聯動、多方協作、以大帶小的有序發展格局。
與會浙商紛紛表示,新一輪的機遇已然到來。
房價增速拐點到來 浙商走“差異化”道路
在眾多傳統領域中,房地產無疑是商家必爭之地。然而“國十一條”、“新國十條”、“住建部控制第二套住房貸款”等等調控政策之下,浙商對未來房地產市場的走勢基本一致:已經進入秋天,房價增速的拐點已經到來。
“房地產企業希望這是一個平穩的市場,在高位階段過快增長會刺激從嚴政策出臺。”浙江錦天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燕明表示,從成交量的角度說,現在已經是冬天,從價格的角度來說,現在是秋天,還有下行的空間。
致力于房地產研究的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陳晟對樓市的判斷更為犀利,他直言:“現在是交易量的冰川季,這個持續的周期還可能有一段時間。”
記者發現,在目前普通房地產的利潤空間在不斷被擠壓的形勢下,不少浙商已經將目光瞄準了“差異化”市場,并且有所作為。“在未來的房地產市場,三類房源充滿機會:稀缺資源的旅游地產、二三線城市的綜合體、養老住宅,房地產企業應該嘗試著走一些特殊性的道路。”陳晟表示。
鄭燕明掌舵的錦天就是浙商投資特色景觀住宅的一個代表,他告訴記者,他的手上有一些高端的在景區里的別墅項目,宏觀政策對其銷售基本沒有影響。
“一線城市已經基本上是紅海,市場競爭很是激烈,只有非常低的概率才能有比較好的盈利,在二三線可能會有一些好東西做。所以,我們做的產品是三線城市的頂級樓盤或者是高端住宅,這樣對開發商來說風險可控,利潤可以鎖定。”浙江萬孚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章金國同時表示。
專家點評浙商轉型:常做常新
就在浙商在傳統與新興領域一路高歌猛進之時,中國商幫研究院院長谷迎春敲響了警鐘,他認為,不少浙商把企業作為一個賺錢工具、自我實現的平臺,這間接導致企業平均壽命不到8-10年。“這可能跟中國商業文明的進程有關。好在一場金融危機告訴浙商必須轉型,提升經營理念。”他說。
谷迎春同時表示:“浙商在三十年前草根起步,三十年來春風得意。在未來,浙商的道路要越走越寬,唯有常做常新。”
據悉,2010浙商(夏季)論壇由浙江省浙商研究會主辦,除主論壇之外,還同時舉辦“浙學論壇之網絡時代與文化創意產業”、“商幫合作與比較”、“房產浙商沙龍”等分論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