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下午,面對多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就近期產品 “含氯”事件,可口可樂大中華及韓國區總裁魯大衛在媒體溝通會上向公眾道歉,并稱這一事件的發生和相關問題處理過程中發生的事件,都有悖于可口可樂產品的品質精神。同時,可口可樂承認了此前有“個別員工沒有充分地配合質監局的調查,甚至以刪除郵件的行為阻礙質監局的調查”的事實。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最新了解,現在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已經開始換貨,并接受消費者退貨的要求。此外,可口可樂山西公司總經理已經提出辭職,公司的多個關鍵管理崗位也將被調整。
承認曾阻礙質監局調查
魯大衛向現場記者們承認,今年2月3日,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在進行節水管道改造時,由于操作失誤,不慎將生產輔助用水混入到飲料生產用水中。生產輔助用水一般用在生產過程中清洗飲料瓶內壁。
但與可口可樂產品質量隱患相比,飽受公眾質疑的是可口可樂處理該事件的態度。山西省質監局局長常高才對此的說法是,方法不對頭、配合不積極,“可口可樂低估了政府查處它的決心和能力,也不要低估老百姓辨別是非的能力”。
據悉,在此前的相關調查過程中,山西省質監局發現,可口可樂山西公司以維修電腦為由刪除了今年2月4日到2月8日期間部分相關生產記錄和全部的電子工作郵件,關鍵證人也被安排帶薪休假。
不過,真相最終也在輿論的壓力下揭開。在昨日(5月4日)的媒體溝通會上,魯大衛對上述事實予以承認。他向現場媒體確認,在山西省質監局調查期間確實發生了員工沒有配合調查的行為,個別員工刪除了相關工作郵件,將對相關人員按照規定予以處分。
涉事山西公司總經理已辭職
中證期貨研究員陳靜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產品問題幾乎是所有企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但可口可樂之前的一系列做法與其市場地位的確不相稱。
從員工微博爆料,到公司高調辟謠,再到質監局介入認定事件屬實,以及客服人員 “只能更換不能退貨”的表態,可口可樂的危機公關并不成功,而在社會輿論壓力下,可口可樂最終開始有所行動。
魯大衛在會上表示,目前,可口可樂山西公司總經理已經提出辭職,從即日開始,新的總經理已經到位。此外,公司的多個關鍵管理崗位也將被調整。
可口可樂山西公司曾稱,將盡量把影響降低在最小范圍內,并將盡快按照要求完成整改。據悉,整改工作已經完成,可口可樂已經于5月3日提交了恢復生產的申請,如果通過山西省質監局的復核,將有望復產。
但時至今日,可口可樂仍固執地堅守著“拒不召回”的強硬姿態。與此前聲明中表示只接受換貨不同,可口可樂瓶裝投資集團中國區集團法物和公共事務總經理蘇燕表示,現在可口可樂山西公司已經開始換貨,并接受消費者退貨的要求。但她仍然強調,這并非“召回”,理由是“微量余氯水混入生產用水事件不是食品生產安全事故”。
可口可樂大中華區科學與法規事務總監孫偉解釋,這次事件中摻進去的軟化水,氯的含量在1~3mg/升之間,符合中國生活用水標準,“這個水可以用來直接喝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這些步驟都有檢測,即使真地混進去了,不會造成身體危害”。
據悉,此間涉及“含氯事件”的產品共計121058箱產品,其中76391箱流向市場,44667箱依然封存在倉庫中,未來將會在山西省質監局的監督下安全銷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