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數百輛不同品牌、型號的汽車近期“集體發病”,出現無法啟動、發動機抖動甚至爆缸的離奇故障,業內人士懷疑可能與使用的部分加油站的93號汽油質量有關。
3月19日,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抽檢的油品檢測報告出爐,報告顯示所抽取的油品各項指標符合國家標準。也就是說,3月7日及之后質監部門在加油站及油庫抽取的油品是合格的。
很多消費者的質疑卻沒有散去。他們認為,一個加油站的93號汽油保守估計兩三天內就需要更新,抽檢的油品并不是當初發生問題的那批汽油。
這樣的結果也意味著數百輛無故受損的車輛面臨維權困境。法律專家指出,這起風波暴露了很多消費者維權中的問題:發生問題后,消費者沒有在第一時間保存油箱內的油品,給今后的維權帶來很大阻力。
“疑云”籠罩部分加油站的油品
3月初,杭州不少車主收到了當地4S店的短信,提醒他們近期不要到部分加油站加油,或者暫停使用93號汽油,否則可能會對發動機造成影響。車主們也紛紛將此短信轉發,一時間,這個消息傳遍了有車一族。
與此同時,一些汽車論壇上更是出現不少有關汽車發動機突發故障的帖子,點擊率很高。跟帖的網友把這些出現故障汽車之前去過的加油站名字貼在網上,矛頭紛紛指向了這些加油站銷售的93號汽油油品。
汽車銷售商證實了這個消息并非空穴來風。上海大眾浙閩銷售服務中心服務經理錢偉介紹,近期上海大眾普桑、桑塔納3000、高爾等車型出現的故障如出一轍——汽車無法正常啟動,發動機出現抖動現象。僅在杭州市區就有30多輛車出現相同問題。此外,別克、凱美瑞、斯柯達等車型也先后發生多起同類故障。此類故障最早出現在1月份,大規模出現是在2月底,保守估計杭城“染病”車輛至少數百輛。
記者隨后采訪了多家不同品牌的汽車銷售商和維修店,維修廠專業人員稱近期確實接到不少這樣的問題汽車,檢查后發現,問題汽車油路上有不明膠質,而這一問題都出現在使用了部分加油站93號汽油的車身上。維修人員告訴記者,如果油品出現問題就會造成爆震,引發敲缸,表現出來就是發動機抖動并發出異響。他們在檢查中發現,一些才開了幾百公里的新車也出現了發動機缸壁積炭現象,不得不讓人懷疑是汽油出了問題。
質監部門介入調查質疑聲仍在繼續
據了解,可能因油品問題而發生故障的汽車,在杭州至少有數百輛。故障比較輕微的,通過清洗和換油就可以解決問題,而問題較為嚴重的汽車,只能用拖車拖回維修店,有的發動機出現了爆缸等嚴重問題,維修費用上萬元,損失慘重。由于這一故障的維修費不在保險公司的賠償范圍內,因此絕大多數車主只能自己買單。
記者了解到,大量車主近期碰到了共同的難題:車子出現故障后找到4S店,4S店認為是油品問題,不是質量問題;而加油站又說油品沒有問題,拒絕承擔責任。在4S店和加油站相互推卸責任的情況下,車主的維權陷入了困境。
車主王先生無奈地說,一開始找4S店,后來去找加油站,現在又回過頭來和4S店交涉。“前后一個月,一點進展都沒有,我真的很累了。”
卷入風波的加油站也迫切希望澄清自己“臟油”的嫌疑。近江加油站有關負責人表示,油品風波對他們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之前他們對油品進行了自檢,沒有發現問題。而天目山路加油站也曾主動將油品送檢,結果顯示質量合格。
但是對于這樣的檢驗結果,4S店并不買賬,他們認為加油站自己提交油品檢測沒有權威性和公信力。
杭州市質監局質量稽查處二科科長丁建良介紹,接到12345市長公開電話及大量車主投訴之后,他們介入對“油品風波”事件的調查。3月7日和11日,執法人員檢查了杭州焦家村加油站有限公司、雙聯加油站、近江加油站和長運油品經營有限公司等四家加油站以及杭州東恒石油有限公司、康博石油有限公司和化源石油煤炭有限公司三家油庫,對以上加油站和油庫銷售的93號汽油進行抽樣,并對進貨來源進行了現場調查。
隨后,93號汽油被抽查的7批次送到了法定檢測機構檢測。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對硫醇、硫含量、實際膠質、銅片腐蝕、水溶性酸或堿、機械雜質及水分、餾程、芳烴含量和烯烴含量等項目進行了檢測。3月19日杭州市質監部門公布,以上批次93號汽油檢驗結果顯示全部合格。
對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4S店負責人說,抽檢報告合格并不能代表此前的油品也是合格的。“問題最集中的時間是在2月底,但抽檢時間是3月7日,這時,加油站里原來的那些油說不定早換過了。”這位負責人說,到底是油品問題還是車的問題,其實無需再爭議,一些加油站私下向消費者實施的賠付就已經說明了問題。
另一家4S店的負責人也認為,抽檢結果只能證明3月7日的抽檢油品是好的,不能說明此前或是此后的油品不存在問題。更何況,在此期間,有消費者送檢的油品被檢出是不合格的,應該也反映了油品質量的一個方面。
一些消費者則表示很困惑:如果油品沒有問題,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不同品牌的車在同一時間段出現同樣的問題?
消費者如何避免汽油“質量門”?
福特福克斯的車主張小姐說,以前就聽說過93號汽油油品不佳的事情,但總覺得這種事情不會攤到自己頭上。可是現在杭州這么多汽車遭遇問題,誰能保證今后不會讓自己“中招”?
業內人士透露,油品出現質量問題并非沒有可能。規范的石油公司都有嚴格的進出庫檢測制度,甚至是一個油庫就配備一個化驗室,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問題油品出現的幾率。但如果其中一個二級油庫未設化驗室的話,僅是在一級油庫檢測后就中轉至二級油庫,并直接流到消費者的油箱里,那么在一級油庫到二級油庫的運輸過程中,是不能排除發生因運輸引起質量問題的可能的。
此外,一些小的煉油廠也會生產93號汽油,這種油出現質量問題的幾率也比大型正規煉油廠生產出來的高。這些小型煉油廠的油往往會流向一些小型的社會加油站,尤其是近段時間中石油(19.12,-0.71,-3.58%,吧)和中石化等正規進貨源比較緊俏的時候。
杭州市工商局副局長蔣銀海介紹,消費者在信息環節中處于末端,也非專業人士,汽車出現故障時,對故障原因無法真實了解,由消費者舉證更是難上加難。在這次風波中,汽車銷售商和維修廠應該承擔起責任,提供相關的證據。
浙江省直汽車銷售服務公司的維修人員介紹,一旦發現自己愛車加了“臟油”后要及時更換清潔汽油。具體的辦法是:排掉油箱和油路中的“臟油”,采用免拆清洗的方法徹底清洗油箱和相關油路,最好順便清洗一下噴油器和燃燒室,清洗完畢后加入清潔汽油。
一直關注93號汽油事件的浙江西湖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裘紅偉指出,這起風波暴露了一些消費者維權不夠嚴謹的地方:發生問題后,消費者應當在第一時間保存油箱內的油品,同時向有關部門舉報。這時有關部門如果進行抽檢的話,所抽取的油品與加到消費者油箱內的油品一致,檢測會更具科學性。
杭州市工商局副局長蔣銀海提醒,遇到問題的消費者應選擇在4S店或者規模較大、經營比較規范的維修店進行維修。在維修前,要經營者明確故障的部位、維修的內容、所用配件的廠家及所需的費用等。最重要的是消費者在加油站加油后要記得索要發票并妥善保管,一旦出現問題后,是可以維護自己正當利益的憑據。 (屈凌燕、章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