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途牛旅行網預訂機票,后因情況有變、要求退票時,途牛網工作人員打來電話稱,每張機票要收取退票費1100元。
江蘇的林先生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然而,他登陸途牛網官網卻發現,像他這種情況,按照途牛網的政策,每張票的退票費用應該是1000元。
那么,途牛旅行網多扣的這100元去哪兒了呢?是不是相關工作人員可以隨意向客戶多扣錢呢?
對此,途牛旅行網對澎湃新聞回應稱,途牛工作人員沒有隨意要價的權力,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都是遵循既定的標準為顧客進行扣款的。但林先生反映的上述情況屬實,目前已為林先生多扣的錢款作了退款申請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國內航空公司及旅游電商平臺對于預定機票的退票費,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時間、不同優惠的機票,在退改簽的費率上也會有較大的浮動。正式由于相關規定處于真空狀態,也導致了各種退票費引發的糾紛增多。
每張票被多收了100元的退票費
今年2月,林先生在途牛旅行網預訂了2張韓亞航空6月起飛的OZ350次航班,這是從南京途徑首爾飛往洛杉磯的聯程機票,訂單金額總計10890元。
6月21日,林先生因為護照問題需要重新制定行程,于是撥打了途牛的官方客服電話4007999999申請了機票退款。客服人員在電話中給出的答復是“稍后會有人與您聯系”。
不一會,林先生的手機上接到了一個區號顯示為“江蘇宿遷”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稱,要處理林先生的機票退款事宜,詢問林先生是否確認要退款。
“我當時著急退票,沒怎么多問,就說‘確認退款’。”林先生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沒想到他回復完之后,對方稍微猶豫了一下說,“那就每張機票扣1100吧。扣掉2張機票的退票費2200后,最后退給您8690元。”林先生沒有多想,在電話里同意了對方的要求。客服稱,退還的8690元會在幾日內到賬。
但是掛掉電話之后,林先生越想越覺得這個電話不對勁。于是,他又再次登錄了途牛官網查詢退票細節。
在他的訂單詳情里,林先生找到一行小字“退票規則:起飛前,1000元;起飛后,1700元”。也就是說,途牛網工作人員共向其多收取了200元的退票費。
那么,途牛網工作人員在電話中所說的“退票每張扣1100元”是隨口一說嗎?
帶著這樣的疑問,林先生又撥打了途牛官網的客服電話,并描述了事情經過。
據林先生轉述,途牛客服當時仍然表示“稍后會有人與您聯系”。隨后,林先生又接到了同一個來自宿遷的電話,對方當即承認確實多扣了200元,并讓林先生提供自己的姓名和開戶行,承諾將多扣的200元退還到林先生的銀行賬戶。

林先生提供的途牛承諾退回200元的短信截圖。 1000元的退票費又是怎么回事
雖然途牛承認多扣了退票費,但是退款過程的隨意和不透明,讓林先生決定繼續深究退票費的細節。
“途牛的客服人員說本來應該扣的1000元是航空公司要收取的退票費,但是我后來又撥打了韓亞航空的官方客服電話,對方說這個錢并不是由航空公司來收取的。”林先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那么是否途牛的工作人員擁有隨意制定退票費標準的權力呢?被扣掉的退票費又最終去了哪里?
澎湃新聞記者為此致電了途牛客服,對方向澎湃新聞確認,一般情況下途牛客服回撥給用戶的號碼會顯示為南京的區號,不過林先生接到的來自江蘇宿遷的電話,是來自途牛客服的宿遷分部。
針對此事,途牛總部負責公共關系的相關人士向澎湃新聞反饋稱:途牛的工作人員并沒有隨意要價的權力,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都是遵循系統里的標準為顧客進行扣款的。
對于林先生所質疑的“途牛客服人員是故意多扣錢”,途牛總部的上述人士則對澎湃新聞表示:“就算是客服想要多扣款,多扣的錢也會到賬到公司,客服自己也收不到這個錢的。這次的事件的確是客服在操作系統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了”。
至于規定里應該扣取的1000元,途牛公關部門稱,“退票費的多少目前沒有統一的標準,大部分時候都是根據航空公司的規則制定的。”
韓亞航空公司的客服人員則稱,航空公司并不了解機票代理網站制定退票費的標準。如果機票是通過代理網站購買,在對退票費有疑問的時候只能與代理網站進行協商。
澎湃新聞記者查詢發現,途牛旅行網網頁上對于預訂、付款等問題尚有比較詳細的說明,但唯獨在“退款、退換貨”一欄,其中的“退款說明”“退換貨問題解答”等欄目的內容均為空白。

途牛官網的“退款說明”頁內容為空白。 提前2天以上,退票標準不清晰
《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早已對退票費的收取比例進行了規定——旅客在航班規定離站時間24小時以內、兩小時以前要求退票,收取客票價10%的退票費;在航班規定離站時間前兩小時以內要求退票,收取客票價20%的退票費;在航班規定離站時間后要求退票,按誤機處理。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規定對于“提前24小時以上退票”該如何收取費用,并無相應規定。
此外,在具體執行的時候,由于沒有了清晰的參考標準,消費者往往只能聽任各家機票代理公司“說多少就是多少”,被無故扣掉高額退票費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澎湃新聞記者致電其他第三方旅游在線平臺,對方也表示,目前國內對于退票費的制定的確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同時間、不同價格的機票,在退改簽的費率上也會有較大的浮動。比如,折扣機票的退票費一般情況下就會比全價票的要高。
對此,江蘇德本律師事務所的律師胡海言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消費者者通過第三方網站購買機票時,實際上就是已和該平臺達成了一個買賣協議。如果存在隨意扣款的現象,消費者首先可以聯系售后服務進行處理,或者與12315消費者協會進行聯系,必要時,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