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瓶合格率只有75%
防止“爆瓶”消費者多留意包裝提示
本報訊 (記者劉俊)日前,湖南省工商局在第三季度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工作中發現,多個批次的啤酒瓶出現不合格的情況。在44組樣品里,合格率只有75%,包括多個知名品牌在內的啤酒瓶在抗沖擊和耐內壓力兩個關鍵性安全指標上“落馬”。到底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消費者在喝酒時怎樣才能識別啤酒瓶的優劣?
市面:
“請勿撞擊,防止爆瓶”
據上述通報顯示,此次共抽查了張家界、懷化、邵陽等4地20家經銷單位銷售的44組啤酒瓶樣品。其中,金威、嘉士伯(冰純Chill)、銀子彈、重慶啤酒、藍帶啤酒都各有一個批次產品“上榜”。
對于這個結果,金威啤酒昨日給本報記者發出的通報指出,針對此次抽檢結果,該公司已要求涉事分公司自查、排查。該公司表示,其啤酒生產嚴格按照各類各項國標的要求控制,尤其在新瓶、回收瓶的使用上,嚴格按照GB4544-1996《啤酒瓶》的要求,對其“抗沖擊力、耐內壓力”等安全性指標做全面、嚴格的檢測。
嘉士伯也透過給本報的聲明指出,目前正與相關部門溝通以了解情況,同時開展內部自查,又指所有產品在出廠前均經過“嚴格的質量檢驗”。
事實上,如果啤酒瓶質量不穩定,確實會在消費過程中出現“爆瓶”傷人的意外,而這樣的新聞近年也屢見于報端。昨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超市,發現啤酒瓶的標簽全部都印有“請勿撞擊,防止爆瓶”字樣。
業內:
啤酒業玻璃業互不相讓
昨日,廣東省酒類行業協會啤酒分會會長郭營新對本報記者表示,對啤酒瓶的質量要求有國家標準,國家質檢總局也會對其進行市場抽檢,然而在實際生產和運輸過程中仍有機會導致啤酒瓶質量不過關。
來自工商部門的資料顯示,如果啤酒廠缺乏必要的啤酒瓶檢測設備,而僅僅是從外觀上進行檢測,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爆瓶傷人事故的發生。此外,有玻璃生產企業還采用麻袋包裝,這使得啤酒瓶受到較大的撞擊和摩擦而造成表面的擦傷。再加上小啤酒廠采用“雜回收”、露天存放等,都可能導致安全隱患。
昨日,金威啤酒方面對本報記者補充,1996年頒布的國家標準曾規定“建議啤酒瓶回收使用期限為兩年”,但未做強制要求。廠家希望從環保角度多次安全使用回收瓶,同時也希望國家相關政府部門加強對啤酒瓶的生產和使用的監管。
郭營新說,啤酒行業和玻璃協會的代表正在為啤酒瓶制訂新的標準,但是幾年來都未能達成協議。記者了解到,在討論中啤酒業希望玻璃瓶不要做得太薄,而玻璃業則希望多用一次性瓶。
消費提示:啤酒開啟后再上桌
那么,消費者應該怎樣去選好玻璃瓶呢?為此,業內人士“支招”,可以多留意包裝上給出的“提示”。
首先,在購買啤酒時可以選擇外觀較新的“B”(即BEER)字瓶。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根據國標規定,給啤酒的專用瓶。那么如何判別新舊呢?這位人士指出,啤酒瓶靠近底部處一般都有陽文的四位年份數,這是它的“生日”。
昨日,記者在本地一家超市看到,貨架上的啤酒瓶年份多數為2012年、2011年,而“最老”的啤酒瓶顯示是2008年,這顯示它從制造至今已經四歲了。
其次,消費者對瓶身本身就有擦傷、磨花的啤酒瓶要謹慎使用。上述人士說,為了避免在生產線上碰撞,各家的瓶底和周邊都特制了浮點,有條件的話買箱裝啤酒也會增加“保險系數”。
第三,啤酒瓶盡量做到輕拿輕放,不要猛烈搖晃和碰撞干杯;開啟酒瓶時,要正確使用開瓶器,將瓶子放正,遠離面部,避開人群。如果在外喝酒,最好讓餐廳把啤酒開啟后再上桌,未開啟的瓶裝啤酒最好別上桌了。
第四,5℃~25℃是存放啤酒的理想溫度,消費者最好不要直接將啤酒瓶放入冰箱急凍。也要注意避免遭到太陽光直射。
業內人士最后提示,萬一不幸啤酒瓶發生爆瓶情況,消費者最好要保存瓶身的碎片,不要立即收拾現場,應該向啤酒廠家或消委會反映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