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隊伍中女生很多。宋嶠 攝
心態三:首選回家鄉
在工作地點選擇上,記者采訪中發現,不少女生都將回家鄉工作放在了第一選擇。
在江蘇省蘇中建設集團的展位前,記者遇到了南京林業大學公共管理專業的林同學。林同學告訴記者,她之前都是在網上投投簡歷,現場跑招聘會還是“頭一遭”。在現場選擇單位的時候,她第一個看的就是工作地點。“想回家鄉工作,家鄉附近也行。”林同學告訴記者,在大城市工作的話,房租、三餐都是不小的開支,回家鄉就輕松多了,也穩定多了。林同學說,他們班上女生挺大一部分都在準備考研,聽說“定下來”的幾個,都是回家鄉工作的。
揚州大學食品專業的一名女生也告訴記者,她是鎮江人,這個月開始找工作的。她理想的工作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輕松點、回家鄉”,有沒有高薪倒是無所謂。
招錄分析
很多企業男女生需求差異明顯
“工程類專業6個男生,銷售4男2女……”一家建工類企業的招聘告示上,男生、女生需求量一目了然。記者仔細數了一下,這下企業共招聘78人,女生能競爭的崗位只有15個。有的單位還在公告貼出手寫的說明:女生指標已滿,只招男生——直截了當向女生亮出了“免投牌”。一家來自寧波的LED企業,招聘20名研發工程師,不限性別;而招聘5名電氣工程師、4名工藝、3名機械工程師以及45名生產儲備,要的全是男生。僅有3名行政人事財務儲備崗位,才要求性別為女性。在招聘會上用人單位的需求看,顯然男生更受青睞。
用人單位說女生成績雖好,劣勢也不少
而在高校的普遍狀況是,女生成績更優秀,獎學金大多被女生所“掌握”。南師大“2011年度費孝通獎學金”剛剛頒發,13女1男。對此用人單位卻有自己的見解。一家藥品研發企業招聘主管告訴記者,崗位需要男生還是女生,一是看這個崗位上現有的男女工作人員比例;二是看崗位工作強度。一些技術崗位,男生在專業上確實要好過女生,另外如果崗位很辛苦,也會是男生比較適合。另一家研究所招聘人員說,在校成績不能完全代表未來的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有些成績并不拔尖的男生后勁很足,在動手比較多的實驗操作中,也更有優勢”。
專家意見
企業應該給女生更多機會
“女生找工作相比男生確實困難一些。”江蘇省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胡建軍書記告訴記者,從江蘇高校男女生分布來看,南師大、南財大等“偏文”高校中,女生比例高達70%,理工科院校女孩也主要集中在文科類專業,而文科類專業畢業生需求量相比理工科少,這就直接造成女生就業更困難些。“我們建議女生把握住眼下求職的黃金期,找準就業崗位盡快下手;我們也呼吁部分用人單位放棄性別的區別對待,給女生更多的機會。”此外,很多女生的就業心態也需要調整,比如“非大城市不去”,“一定要穩”,“月薪一定要多少”之類的。
女生可以再積極主動一點
南京理工大學就業辦主任王渤說,“用人單位一般在同等條件下都會優先考慮男生,特別工程類學科更是如此,覺得女生吃不了苦,過不了幾年又要結婚生子。”王渤說,“不過事在人為。女生找工作要積極點,這樣才能彌補性別上劣勢。”王渤還舉了個例子:南理工化工學院的一位女研究生,非常想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下屬研究所,可這個單位歷來不要女生,這個女生就到單位所在地西安去介紹自己,遭到拒絕。等該單位到南理工招聘時,這女生又報名參加了面試筆試,結果又沒錄用?伤是不放棄,又追到西安去,向人力資源部長展示自己的成績,并保證說可以吃苦,不會輸給男生。終于打動了部長,最終如愿簽約。
花絮
非誠勿擾式“速配” 優秀畢業生當場簽約
“這不是非誠勿擾的音樂嗎?”這段熟悉的旋律卻出現在昨天的招聘會現場。“是江蘇郵政在招人,太火了。”在招聘展位的包圍圈外,有同學在議論著。
更讓人吃驚的,在10點左右,一名男生當場拿到了就業“協議書”。拿到協議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朱海峰同學還有點暈乎。“從投簡歷開始,前后大概20分鐘。”朱海峰告訴記者,這才是他投出的第一份簡歷,結果就被“稀里糊涂”的簽走了。一旁的美女主持人,踩著高跟鞋向全場大聲宣布第一位“現場簽約者”,“速配”成功。“這是我們今年的招聘創意,放著大學生熟悉的音樂,放松他們的心情。”江蘇郵政招聘主管黃海告訴記者,今年省郵政招聘新員工300人,昨天他們帶來了400張直通卡。直通卡分三類,一類直通筆試,一類直通面試,剩下一類也是最誘人的“直接簽約協議”。“條件很好的學生現場簽約。”黃海表示,“等人才”這種招聘方式早已過時,為了招到人才,“搶”是必須的。翻開朱海峰的簡歷,也就不難理解他被“搶簽”的原因,“系統分析與集成專業研究生,多次獲得三好學生,成績優異……”(實習生 張可 宋璟 本報記者 蔡蘊琦 楊彥 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