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孩彤彤(化名)不管高興還是不高興,常常要咬人、打人;6歲男孩小靈(化名),最大愿望是“擁有一把槍,然后能一槍把媽媽打死”……
彤彤的行為,大多數人尚可以理解?尚§`的言語,顯然讓人大驚失色。
孩子們怎么了?是童言無忌,還是另有原因?
【案例】
6歲男孩最大愿望是把媽媽一槍打死
前段時間,江干區某幼兒園大班。
課堂上,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題目:“小朋友們,請大家說一說,你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輪到6歲男孩小靈發言。發言結束,老師大驚失色,趕忙把小靈的媽媽朱女士請來。媽媽聽了老師的轉述后,嚇得也快跳起來。
原來,小靈的最大心愿是:“擁有一把槍,然后能一槍把媽媽打死。”
媽媽朱女士承認,兒子特別淘氣,又不聽話,因此常常要揍他?稍僭趺醋,自己也是愛兒子的,是為了兒子好。兒子的腦子里怎么會有一槍把自己打死的想法呢?
“我們做孩子時,哪里有不挨父母打的,現在的孩子怎么回事?” 朱女士傷心之余,很不能理解。
3歲女童高興不高興都要咬人
3歲的杭州女孩彤彤,有一個習慣,動不動就要咬人、打人、踢人……
彤彤媽媽說,她玩得興奮的時候,會突然撲過去咬人一口,讓人防不勝防。
一次,鄰居7歲小男孩淘淘來彤彤家玩,兩人在地上追來追去。玩得興奮時,咯咯笑著的彤彤突然撲過去,朝淘淘的左手臂上狠狠咬了一口。
淘淘大聲哭泣。捋起袖子,手臂上留下一小排深深的牙齒印和血痕。
此時,彤彤則躲在角落,臉色灰黯,一聲不響。良久,她才在大人的教導下,當面向哭泣的淘淘說了聲“對不起”。
這件事情后,打人的情況并沒有得到制止。
前段時間,彤彤發燒,爸爸抱著她安慰,彤彤用小手“啪啪”地打在爸爸臉上。
“怎么可以打爸爸。”媽媽一邊制止,一邊抱過彤彤。“啪”,響亮而清脆的聲響,媽媽的臉頰上也挨了彤彤一巴掌。
“彤彤,不可以打媽媽。”爸爸低聲說。
雖然爸爸媽媽反復教導,可是彤彤還是時不時出現打人、咬人的行為。媽媽擔心,女兒老是打人,將來可如何是好!
【調查】
3歲-6歲兒童中13.22%存在行為異常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心理科主任徐方忠,曾調查1732名3歲—6歲的學齡前兒童,其中男童897人,女童835人。調查結果顯示,包括“攻擊性”、“交往不良”等指標,3-6歲的兒童總行為異常檢出率13.22%。
男童中,2%的3-5歲男童存在“攻擊性”;2.1%的6歲男童存在“攻擊性”。
女童中,6.8%的3-5歲女童存在“攻擊性”;4.3%的6歲女童存在“攻擊性”。
徐方忠認為,兒童存在攻擊性的欲望,或者罵人等攻擊性的語言,或者打人、扔東西等攻擊性行為,都應當視為“攻擊性”。
為什么有些學齡前兒童存在“攻擊性”?徐方忠分析,一個是遺傳因素,比如父母脾氣暴躁,子女往往也出現暴躁脾氣;另一個因素則是大人過分寵愛孩子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