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大力推廣“兩客一危”車輛衛星定位裝置安裝入網工作,初衷是為了對車輛信息進行實時監控。然而,在這場由政府職能部門主導的活動中,實際執行者卻是一家由山東省交通系統“指定”的在業內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
近幾年,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大力推廣“兩客一危”車輛衛星定位裝置安裝入網工作,初衷是為了對車輛信息進行實時監控。然而,在這場由政府職能部門主導的活動中,實際執行者卻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這家民營企業被指借“省平臺”安全監管之名,行非法壟斷斂財之實,車主們私下稱這家公司為“山東省地下交通運輸廳”。
強賣九通GPS車主無奈
“兩客一危”車輛是指旅游包車、市際省際客運車輛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道路專用車輛。山東省濱州市的董先生子承父業從事危險品運輸生意多年,春節前,自家車隊有車輛做二級維護時被告知車輛必須更換山東九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的車載GPS衛星定位終端才能進行維護并辦理相關手續。無奈的他當時未多想就換了一臺九通公司安裝的車載GPS衛星定位終端,另外十幾輛危險品運輸車也是在同樣的情況下被迫安裝了九通公司的車載GPS定位終端才得以通過二級維護并辦理完相關手續。
董先生的車隊多年來一直都在使用中寰公司的車載GPS衛星定位終端及監控系統,中寰公司的系統操作簡單,數據精確,用戶使用起來特別省心、方便。查詢車輛信息,只需打開家里的電腦就能夠查詢到每輛車的位置、時速、里程統計、油耗等具體信息,特別有利于公司和車主掌握各種運行數據,確保運輸安全管理,降低運營成本。董先生告訴記者,自家車隊的車輛安裝了九通公司的衛星定位終端和監控系統后,設備一直運行不正常,有時明明在公路上行駛,電腦上卻顯示一片空地;有時車在山東濱州,電腦上顯示的車輛信息卻是在外省。
“對于車主們來講,安裝哪家公司的GPS設備都無所謂,這筆錢反正是要花的,但是你安裝的GPS設備必須能夠正常使用才行。”董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如果不安裝九通公司的設備,濱州市交通局運管處就不給辦理營運手續,安裝完九通公司的GPS設備后,GPS設備又無法正常使用,他和九通公司聯系多次,也沒能進行調試,他只能在自己的十幾輛車上又重新安裝了中寰公司的GPS車載設備,如今每輛車上安裝了兩臺GPS衛星定位終端,兩邊服務費都要交。現在一臺車上安裝兩臺GPS設備的車輛比比皆是。廣大車主戲稱:“九通公司的GPS設備是應付年審用的,中寰公司的GPS設備是真正監管車輛用的。”九通公司不但強制安裝GPS設備還霸道地把車主們原來購買的GPS拆除,并強行規定:不讓拆除原來的GPS設備就按每臺3000元收費,讓拆除原來安裝的GPS設備就按2700元收費(拆下來的設備歸九通公司所有)。車主們敢怒不敢言,就是抵制也耗不起時間,耽誤一天光車輛保險費、人員工資和運輸收入加起來就要損失5000至6000元,對于別無選擇的強制更換他們只能忍氣吞聲。
董先生反映的情況在濱州市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另外一家規模較大的運輸企業,記者說明來意后,該企業一負責人表示,他們所屬的幾百輛危化品運輸車輛也別無選擇地被強制安裝了九通公司的車載GPS衛星定位終端和監控系統,但是也不知道是自己不會用還是系統太復雜,到現在還無法使用。在沒有安裝九通公司的產品前他也是中寰公司的老用戶,對于中寰的設備和服務他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隨后,記者來到濱州市中海油煉油廠的門口,門口有十幾輛車正在排隊裝油,記者在現場進行了采訪,這些車輛大部分都被強制安裝了九通公司的GPS衛星定位終端,車主們普遍反映使用情況不佳。有一位車主在年前安裝了衛星定位裝置,但是九通公司安裝的GPS設備里沒有SIM卡,安裝完成后,九通公司為其出具了“安裝入網”的手續,沒有“安裝入網”的手續當地交通部門就不給車輛辦理二級維護和年審。盡管當時車輛沒有真正入網,但是因為有九通公司的證明,車輛就可以辦理正常的二級維護和年審。據車主講,九通公司直到幾天前才把SIM卡送來,設備沒有進行任何調試,至今仍無法正常使用。在煉油廠門口,記者只遇到一輛沒有更換九通公司設備的車輛,記者問其原因時,司機稱:“我們老板是交通局主管這塊工作的領導。”
九通公司被指壟斷經營
崔先生是中寰濱州分公司的負責人,在九通公司沒有介入濱州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GPS衛星定位監控市場之前,中寰濱州分公司在危化運輸車輛GPS衛星定位監控市場占有很大的份額,并每月為濱州市交通運輸局運輸管理處貨運科報送在網危化品運輸車輛監控情況月報表,真正實現了濱州市交通運輸局、各運輸公司和車主的互聯互通的有效監管監督服務機制。自從去年九通公司強行介入濱州市的危化品運輸車輛GPS衛星定位監控市場后,這家公司幾乎全軍覆沒,公司經過幾年開發的市場,幾乎在一夜間被九通公司所取代。
競爭應該是公平的,但是九通公司濱州辦事處的負責人及九通公司臨時派往濱州開展“轉網服務大會戰”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卻打著“省交通運輸廳”的大旗,以命令的方式強迫企業安裝其設備,竟然逼迫各運輸公司給所屬車主群發短信,大意是:如果×日之前不安裝九通公司的GPS設備,每臺將漲到×××元。結果也正如九通公司下屬人員給各個運輸公司講的那樣,到了×日后每臺GPS車載終端的費用果然就漲了。一些最初抵抗的車主最后無奈地安裝了九通公司的高價“合格”的GPS設備。
關于GPS衛星定位終端的安裝和接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在2011年9月20日曾下發第32號文,其中,明確指出運輸企業可自主擇優選擇符合“部標”的衛星定位終端。對企業自主選裝的在交通運輸部認證目錄中的衛星定位終端,省技術服務平臺必須無條件接入。2011年11月2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再次下發文件,文件指出,新增車輛必須選用交通運輸部公布目錄中的GPS終端并直接接入省技術服務平臺。對已安裝衛星定位裝置的,通過技術升級、調試能夠直接接入省技術服務平臺的可以保留繼續使用,待其車輛或設備更新時更換終端;對終端已達到使用年限或無法直接接入省技術服務平臺的,應更換為符合“部標”的GPS終端,直接接入省技術服務平臺。當時,山東省交通運輸廳還專門成立了道路運輸車輛聯網聯控工作推進領導小組,九通公司總經理王升和兩名工作人員還出現在了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名單上。
2011年11月7日,濱州市交通運輸局道路運輸處也下發了一份文件,文件顯示,為確保全市危險貨物運輸車輛在2011年12月31日前完成轉網工作,解決因車輛運輸任務重不能停運,無法集中安排轉網的實際情況,經市交通運輸局道路運輸處研究決定將采取車輛在二級維護時在檢測站定點實施與企業組織車輛集中實施的方式進行。自2011年11月10日起,“省GPS監管平臺”技術人員在二級維護現場設點提供危險貨物運輸車輛GPS轉網“服務”,各危險貨物運輸企業車輛參加二級維護時,可安排專人與九通公司聯系協調轉網工作,文件中還附有九通公司市場部經理張劍和濱州辦事處負責人蘇猛的聯系電話。文件第四條明確提出,凡未按規定時間和要求轉網“省監管平臺”的運輸車輛,自2012年1月1日起將暫停車輛審驗,并停止車輛所屬企業車輛新增業務的審批。
就是在這樣一種轟轟烈烈、令人匪夷所思的大背景之下,濱州市2460余輛危化品運輸車輛的GPS衛星定位設備進行了強制大換血。這些運輸車輛在沒有安裝九通公司的衛星定位設備以前,都安裝有其他公司的衛星定位裝置,光設備費就花費了兩三千元,每年還要交納幾百元的入網服務費,其中不乏有許多通過部標的產品,而且有的服務費還沒有到期。但是,不管合不合格,這些設備在二級維護或年審時,都會被強制拆除,重新安裝九通公司的能接入“省監管平臺”的“合格”設備才行。
九通公司通過這種得天獨厚的壟斷手段,在幾年前就已經全部壟斷了全省的客運、旅游車輛GPS監控市場。現在又故伎重演,幾乎已經蠶食了整個山東省危化品運輸車輛GPS衛星定位監控市場,目前除了極個別城市由于特殊原因暫時未更換外,大部分城市已經被強制更換完畢。濰坊市、東營市是最早淪陷的城市。2010年5月,九通公司開始強行介入濰坊和東營市場,當時東營市GPS運營商東大公司積極到濟南聯合深圳賽格和九通公司進行交涉,九通公司和省交通運輸廳相互推諉,故意拖延時間,盡管東大公司的GPS設備符合國家標準,但卻一直未能入網。
九通公司強行介入濱州市危化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監控市場后,中國四維(原中國衛通)屬下的濟南中寰衛星導航通信有限公司和設備生產商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致函濱州市交通運輸局,向交通部門解釋公司的設備通過了交通部有關檢測機構檢驗,符合國家《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可登錄交通部網站進行查詢。但是,截至山東省交通運輸廳規定的最后期限,中寰公司的設備也未能入網,中寰濱州分公司的市場份額被九通公司占有,中寰安裝的設備也被強制拆除。
另據報道,九通公司的強買強賣行為在山東省聊城市也同樣存在,在聊城市交通運輸局辦理相關手續時,車主們需要出示這樣一張條子:“車輛已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并承諾接入山東九通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道路安全網絡監控平臺”。蓋章者為“九通公司”,省監管平臺竟是一家民營企業。GPS產品和運營服務早在幾年前就口碑不佳,卻受到山東省交通系統如此的垂愛,神通廣大的九通公司究竟是怎樣的一家企業?記者采訪了九通公司一位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