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肥的“洋外皮”
臨沭縣位于山東省東南部的蘇魯交界處,因瀕臨沭河而得名。臨沭縣雖然不是很大,卻遍布著50余家化肥廠,隨處可見高聳的造粒塔和化肥的宣傳廣告,連空氣中都彌漫著陣濃陣淡的尿素氣味。
在離臨沭縣城不到幾十公里的費縣薛莊,記者一連采訪了多個農戶,問他們是否用過“芬蘭獅王”、“金丹利王”、“施藝農”等進口化肥,他們都笑了,“這些都是臨沭當地做出來的,根本不是什么進口貨。”
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線。
剛進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便看到斜躺著的原料包裝袋旁,白色的化肥顆粒鋪滿一地,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氨氣,尿素的粉塵漫天飛揚。生產線上的滾筒造粒機銹跡斑斑卻依然賣力地工作著。幾個工人將一些原料倒入攪拌機里,再送入滾筒。另一頭,渾圓的化肥顆粒便源源不斷地掉落到皮帶上。皮帶盡頭,一個大漏斗下,兩名工人抄著編織袋,麻利地接住,然后進行封口,一包化肥就這樣誕生了。
在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制造美國“金丹利王”牌化肥。
旁邊的一個車間,堆滿了已經包裝好的化肥,工人們正將化肥從編織袋中卸出,然后又倒入印有美國國旗的“金丹利王”牌新包裝袋,封好口,一袋外國化肥“呱呱落地”。
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杜興堂一直陪同記者,60出頭,手指關節粗大,皮膚的褶皺很深。記者隨他來到包裝袋的存放室,見到“美國獨資”、“俄羅斯授權”等大大小小、光怪陸離的化肥包裝袋一應俱全。記者隨手指著一個全英文標識的包裝袋問:“這種化肥到底是進口的,還是用來出口的?”
杜興堂憨笑:“上面寫的啥我也看不懂,不過都是要賣出去的。”
隨著調查的深入,記者發現當地類似安得利肥業公司這樣的生產“萬國”化肥的企業不在少數。山東旭洋肥業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周坤告訴記者,無論什么國家包裝的化肥,公司都可以“搞”,保證所有的手續都是合法的。記者看到,在該公司倉庫花花綠綠的“萬國化肥”包裝袋堆滿了一地;產量過百萬噸的臨沂育鋒肥業有限公司,俄羅斯、挪威、芬蘭和丹麥等“萬國化肥”也一應俱全……
一位經銷商告訴記者,臨沭的化肥同質化競爭十分激烈,幾乎都是外銷。只要化肥賣得出去,打國外的品牌,廠家一般都會盡量滿足。
他還拿出一份“新潮塑編彩袋”的宣傳單說:“這個印刷廠能做各個國家的包裝,版式都搞好了,只要加入國外公司的名字和廠址就行了。”
該印刷廠負責人王學友在電話中向記者證實:“無論哪個國家的包裝袋我們廠都可以印。”
事實上,化肥價格在臨沭當地已經十分透明。“利潤都在流通領域,經銷商能賺多少,就看各人的本事了。”這位經銷商笑了笑,“比如在包裝上粘貼各種標識……”
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透露,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代理注冊國外公司的中介機構,只要持有有效身份證明就可申請注冊一個國外公司,而且很多國家和地區對注冊資金都沒有要求,即使有,標準也很低。
在國外注冊一家公司后,那家公司自然就成了“海外總部”,在國內的公司也就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區或者亞洲區的“總代理”。接下來再申請注冊一個洋味十足的商標,國際化形象就包裝完畢。
在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記者詢問杜興堂“公司是否有合法手續”,他領著記者找到了該公司總經理晁玉瑩。晁玉瑩拿出了肥料登記證,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以及工商營業執照,當記者問及是否有海外公司的合法授權時,晁玉瑩大聲說:“你放心,我們的手續都是合法的,這個你沒必要看。”
隨后晁玉瑩便急著催記者趕快簽訂化肥買賣合同,她掏出一張寫有賬號的名片說,錢就打到這個賬號上。記者看到,這張名片標有“農行”、“信用社”和“郵政”的賬號,戶名都是晁玉瑩。
部分“洋品牌”化肥公司注冊情況一覽表
本土化肥公司 | 洋背景公司(香港注冊) | 注冊地址 | 同址公司 | 法人 |
山東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 | 美國金丹利國際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灣仔洛克道315—321號洛基中心23樓C座 | 8家 | 晁玉瑩 |
山東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 | 日本大島化學株式會社有限公司 | 香港灣仔洛克道315—321號洛基中心23樓C座 | 8家 | 晁玉瑩 |
山東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 | 俄羅斯聯邦哈羅富化工集團 | 香港灣仔洛克道315—321號洛基中心23樓C座 | 8家 | 晁玉瑩 |
山東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 | 美國施藝農國際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灣仔洛克道315—321號洛基中心23樓C座 | 8家 | 晁玉瑩 |
山東史貝美肥料開發有限公司 | 阿拉伯史貝美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中環德輔道中112-114號順安商業大廈14樓A座2室 | 24家 | 劉佃平 |
山東中天化國際化肥進出口有限公司 | 芬蘭獅王農業化學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中環德輔道中112-114號順安商業大廈14樓A座2室 | 24家 | 劉宗旭 |
山東臨沂天瑞肥業有限公司 | 俄羅斯康農國際化肥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14-16號永興工業大廈6樓C-1 | 3家 | 曹平起 |
山東新天化肥進出口有限公司 | 中國農資集團化肥進出口有限公司 | 香港灣仔洛克道315—321號洛基中心23樓C座 | 8家 | 胡開永 |
山東臨沂綠源化肥有限公司 | 德國獅瑪農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香港上環德輔道中288號易通商業大廈21樓C座 | —— | 陳永河 |
通過相關渠道記者查詢到,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的“合作伙伴”美國金丹利國際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注冊地為香港灣仔洛克道315—321號洛基中心23樓C座(Flat C,23/F,Lucky Plaza,315-321 Lockhart Road,Wan Chai,Hong Kong),公司的唯一董事恰恰就是晁玉瑩。而該公司從2008年8月1日注冊后,便就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注冊處銷聲匿跡,再也沒有遞交過任何年審資料。
同時,互聯網顯示,與美國金丹利國際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注冊地址相同的機構就有8家之多。調查行將結束時,記者又查詢了部分“萬國化肥”企業注冊情況,經證實這些公司均是香港注冊的,且大多沒有繳納過年審費用。
編后:連續7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指向農村、農民問題,而此次“洋品牌”化肥和本刊去年報道的“洋品牌”奶粉幾無二致,有“洋化肥”品牌,無洋化肥之實。雖然在化肥質量上我們尚無法認定是否存在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已經構成了對農民權益的變相侵害。有關部門應予以嚴查。